“房子買了,可接下來的裝修,家電也不少花錢。”準備今年十月份即將結婚的某外資企業的劉女士興奮地告訴記者,如果真能貸下來款項,結婚旅游的錢也有著落了。
日前,銀監會正式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6月中旬,北京、上海、成都及天津等四地將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屆時,如果人們買東西時缺錢,將可以不用抵押、不用擔保,就能很方便地從消費金融公司貸到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從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可以看出,監管部門是為了擴大消費而頒布這一管理辦法。“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專業化個性化的消費產品,提供的服務也會更好。”
“是對現今銀行信貸的一個補充,是新的融資支出手段。”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房貸車貸為何排除在外
“為什么把房貸和車貸排除在外呢?”記者在上海寶鋼工作的同學對于此次的金融信貸試點還有少許的不滿意,原因是,他正打算買一輛價值16萬的汽車,可是,由于剛買了房子,存款已經不多,而目前各大銀行的車貸審批,不僅利率高,而是時間長。
“如果金融信貸也能用來買車,肯定能帶動一大批消費。”他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和他有類似狀況的同事不在少數。
長江證券金融研究員表示,從業務角度看,其貸款業務不涉及房貸和車貸,主要以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為主,而耐用消費品貸款勢必與銀行信用卡業務發生沖突,由于規模效應的存在,消費金融公司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這次銀監會把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范圍中的房地產和汽車貸款剔除在外,就是為了扶持車市、樓市之外的消費領域。”郭田勇告訴記者,房子與車未必人人買得起,但是家電等耐用消費品,裝修、結婚、旅游等個人消費卻覆蓋了幾乎所有人群。更貼近普通消費者的消費金融公司貸款,也將體現“短平快”的特點。
拉動內需多少?
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只是看上去很美,不僅操作起來困難重重,而且風險較大,決策層的拉動內需的初衷更是很難達到。
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馬光遠在他的文章中表示,雖然《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余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這個上限比一般的信用卡要高),但除了裝修這樣的大筆支出外,似乎也不見得有太大的競爭優勢。
他的理由是,中國目前消費信貸市場80%以上是房貸和汽車貸款,留下的20%,如教育、旅游、婚慶等,一般的商業銀行也提供相關服務,比如上海銀行與黃浦區推出了一種消費卡,就是這種服務,再比如不少銀行發放的信用卡都有分期付款功能。
不過,在楊濤看來,“這只是短期內新改革的起步,畢竟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組建完畢。”要使其迅速達到擴大內需的效果,恐怕不太可能,“它更多的是一個指標性的意義,標志著刺激經濟方案往民生消費領域擴展的一個重要傾向。”
郭田勇也向記者表示,目前房貸規模超過3萬億元,消費金融如能達到房貸的10%,就可形成3000億元~4000億元的總量,對擴大內需的作用不言而喻。
警惕違約風險
昨日,很多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消費信貸最值得警惕的是違約風險。
太平洋證券宏觀分析師周明劍表示說,由于中國的信用體系尚未完善,而這種小額的信用貸款由于沒有抵押和擔保,實際上也面臨不小的風險,需要金融機構有比較好的個人信用評審能力和風險處理能力。這對這些新成立的金融機構而言是個挑戰。
不過,在郭田勇看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消費金融公司放出的貸款風險反而沒有信用卡風險大。
理由是,與信用卡相比,信用卡是對個人的綜合授信,雖然額度有所控制,但不是對每筆貸款都能做到嚴格的審核,而消費金融公司是針對每筆貸款進行審核,貸款額度相對靈活,可能會比信用卡授予的額度更大。另外,起初銀行推出信用卡時并不見得都經過了嚴格審核。
而楊濤卻認為,一旦消費金融公司的授信規模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其違約風險將不可避免地增加。
他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在未來可能的缺陷主要還是違約率和違約風險,一方面需要擴大金融公司給予居民的消費信貸規模,這樣才能迅速達到擴大內需的效果;但另一方面,擴大信貸規模所帶來的巨大違約風險仍然不可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