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大豆加工企業庫點密布,如果能夠成為政策性收購主體,不但可以保護農民利益,也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還可以減輕國有糧庫的壓力。”
田仁禮認為有三個辦法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其一是以市場價格將收儲的大豆賣給加工企業;其二是讓加工企業參與收購,國家將差價補貼給企業;其三是委托企業加工已經收儲的大豆。
對于第一個辦法,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4月1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糧食論壇上曾有明確表態:為避免打壓市場糧價,理順糧食購銷價格,為多渠道入市收購留下市場空間,國家堅持對政策性糧食實行順價銷售,有效發揮調節供求、穩定市場、引導預期的作用。 順價銷售是指以糧食收購價格為基礎,加上合理費用和最低利潤形成的價格進行銷售,不允許虧本銷售。
“如果前兩個辦法都行不通也可以采取第三個辦法。”田仁禮說,即由中儲糧總公司委托當地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加工,中儲糧支付加工費用;生產出來的油品和豆粕由中儲糧承儲,或者由加工企業承儲或代銷,中儲糧支付相應費用。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對省內15家大中型油脂企業進行調研發現,這些日處理大豆總量超過1萬噸的企業,在當前情況下運作非常困難,基本處于停產停收狀態。
“無論采取哪種辦法,都能迅速改變這種狀況,實現國家、農民和企業的三贏。”田仁禮說。
■跨國糧商的切入空間
在目前收購價遠高于進口大豆的局面下,“國家如果堅持順價銷售,又不讓加工企業參與進來,就是在變相地幫助進口大豆,這將給本就奄奄一息的國產大豆產業以致命打擊。”田仁禮說。
由于國產大豆收購的費用、倉儲、遠程運輸等各方面限制,平均測算,只有國產大豆比進口大豆低400元/噸時,使用國產大豆榨油才有利可圖,在前者比后者最高達700元/噸的情況下,連九三油脂這樣執著的國產大豆加工企業也不得不轉向進口大豆。
“我5月上旬在美國大豆協會考察時,對方都說美國農民要感謝中國。”田仁禮說。2008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11月大豆合約為858美分/蒲式耳;2009年4月,該交易所5月大豆期貨報收1051美分/蒲式耳。與此同時,中國2月進口大豆326萬噸,同比上漲61.4%;3月進口大豆386萬噸,同比上漲66.4%。
4月28日,中糧集團天津糧油綜合基地一期22萬噸糧油倉儲項目奠基,該基地計劃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項目投產后中糧在天津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將達600萬噸。
“在國內產能已經過剩的情況下,國家還批準中糧的糧油項目,也是在為進口大豆推波助瀾。如果是為了中國大豆產業,為什么不去大豆主產區建設糧油基地?”田仁禮說。
“提高依存度之后就是復制在巴西的做法,控制倉儲和物流環節,進而影響農民的種植意愿。”田仁禮對此非常擔心。
“中儲糧系統內的糧庫是絕對國有性質,不允許私人和外資參股,因此跨國糧商不可能控制這個環節。”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綜合處副處長曹冰寒說。
“但吉林已經有把國有糧庫出售給私人的先例,跨國糧商可以通過與他們的合作,逐步控制政策允許出售的糧庫。”田仁禮說。
目前,黑龍江省糧食局正在推進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四市組建區域性糧食集團。“這些企業可以依據市場手段自由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只是不知道跨國巨頭會不會青睞它們。”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動作最大的要數ADM公司參股的益海集團,該公司2005年12月成立益海(佳木斯)糧油公司,2008年開始在黑龍江地區組建物流公司。“設在哈爾濱的精煉油加工廠正在緊張建設,其直接加工毛油的策略將給地方油廠帶來沉重打擊。”田仁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