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國內樓市持續半年“量價齊升”的態勢開始面臨轉折。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主要城市新建商品房的成交量均不同程度地從高位“跌落”,其中,廣深環比降幅明顯,北京跌幅也近一成。與此同時,在房價泡沫愈吹愈大的情況下,房地產調控政策由“刺激”趨向“中性”的信號逐漸釋放,商業銀行從嚴執行二套房貸或將成為下半年“常規”。
在銷量下滑和政策預警的影響下,地產股持續了近兩周的調整。申萬地產指數已數日徘徊于30日均線附近。顯然,政策動向和市場預期的變化更值得警惕。
目前,主要城市“去庫存化”基本接近尾聲,而新開工面積尚未跟上前期的銷售進度,下半年,樓市整體供應將持續偏緊;另一方面,房價快速上漲將導致雙重后果,一是遏制剛性需求釋放,二是誘發政策調整。不過,業內預計,在經濟增長和資產泡沫的權衡中,管理層近期將更傾向于前者;下半年政策調整將限于局部領域,全面收緊的可能性很小;樓市銷量將高位震蕩,房價也將溫和上升;地產牛市目前處于“中場”而非“終場”。
新增供給吃緊
在北京CBD工作的李女士從4月份開始,便一直關注位于東三環邊的一處大型樓盤。但原定于5月初開盤的該項目二期部分樓座,直到目前仍尚未公開發售。而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這些樓座已接近封頂。
與該樓盤一樣,6月以后,北京多數熱銷樓盤開始出現“捂盤惜售”現象。“出地面”即可銷售的項目不斷推遲申領項目預售許可證的時間。而開發商進行銷控的背后,則是后續供應趨緊及由此帶來的漲價預期。
“7月份,主要城市商品房銷售下滑,有需求萎縮的因素,但更主要是受庫存減少和增量供應不足的影響。”一位房地產資深人士指出。
戴德梁行最近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去年11月以來,樓市成交量持續恢復帶動前期庫存積壓的快速消化。如果按2009年上半年的月均成交測算,預計未來3個月內,全國主要城市現有庫存將有可能消化出清。截至今年6月底,主要城市庫存消化量已超過原有庫存的46%。
擁有價格話語權的開發商普遍認為,前期新開工面積大幅下滑,導致今年下半年樓市增量供應明顯減少,而與寬松的流動性相比,房地產市場將呈現供不應求。
萬科(000002)首席研究員譚華杰在平安證券7月底的調研紀要中坦言,“從開工到銷售,極限情況是四到六個月,大部分要六個月以上。目前開發商在賣的房子是去年四季度開工的,今年上半年市場去存貨過程完成了,但新增量沒上來。大部分開發商從今年四五月份開始增加新開工,但這些供應最快到十月下旬開盤,因此供應量在十月前都是吃緊的。”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全國整體竣工面積一直小于銷售面積,而開發商土地購置面積為銷售面積的60%,四大一線城市則在30%左右。克而瑞(中國)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國31個典型城市成交量達到7479.2萬平方米,同比、環比漲幅分別為110.6%和70.6%。同期商品住宅供應總量僅為4724.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4%。
政策悄然生變
“現在辦房貸,已經不像前幾個月那樣松了。”凱勝經略按揭服務公司的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7月中下旬開始,銀行貸款審批時間明顯拉長,如建行的審批就長達20天左右。很多此前表示“二套房貸可享受利率7折優惠”的銀行,也紛紛改口,稱“將視審查結果而定。”
中行北京分行一位信貸經理介紹,目前北京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執行的是今年3月份北京銀監局的文件,即對于非改善型的二套房,各商業銀行必須嚴格執行最低四成首付比例,而貸款利率則并不硬性要求上浮10%,而是由各行在基準利率基礎上自行確定。
中國證券報記者分別致電建行、中行和中信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均表示,低于四成的首付、7折利率優惠的政策只適用于首套房貸。對于有二套房貸需求的購房人,可以通過開發商與銀行的房貸部門協商。
“實際上,多數樓盤的開發商利用與銀行的密切關系和變通方法,仍可以將二套房的首付降低到三成,利率也都有折扣優惠。但從7月中旬以后,不少二套房貸的利率已經享受不到7折了。”凱勝經略的按揭服務經理透露。
交通銀行最近公布的研究報告預測,雖然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方向未變,但已經開始出現貨幣政策微調和房地產信貸收緊的預期。如果未來房價上漲過快,不排除政策再次收緊的可能。
更為現實的是,國內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有“前大后小”的傳統,即在一二季度抓緊放貸,到八九月份基本完成全年任務。社科院金融所預計,今年全年新增信貸大約為10萬億元,而上半年已完成7.37萬億,這意味著,下半年的信貸增量必然會適度收緊。
中金公司研究員白宏煒認為,嚴格執行二套房政策可能只是房地產一系列緊縮政策的開始。他預計,未來國家的政策將集中在增加土地供應、提高稅費、提升按揭比例、甚至加息等措施。
“整體而言,調控政策不會像2007年那樣嚴厲,信貸收緊也不會是全方位的。”業內人士指出,在刺激住房消費為導向的前提下,未來的政策調控將更傾向于擴張有效供給。近期,北京、上海等城市加大土地儲備和供應便是一種重要調控手段。
“縮量”卷土重來
在供給不足和政策生變雙重影響下,一線城市7月份的成交量開始集體“跳水”。與6月相比,7月份北京期房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量降9.1%,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降5.37%,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量降17.4%,廣州新房成交降幅更是達到36%,其中,廣州和深圳已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成交下降。
聯合證券市場報告顯示,7月份,其跟蹤的14個重點城市中,成交量環比上升的有8個,成交量環比下降的有6個。從數量上來看,上升的城市多于下降的城市,但成交量下降的6個城市平均降幅達17%,而成交量上升的城市平均為11%。從區域結構上來看,珠三角的三個城市無一例外出現了成交量的下滑,并出現日成交低于百套的情況。
業內專家指出,供應偏少、房價過快上漲的擠出效應以及政策微調帶來預期變化,將導致下半年樓市持續“縮量”。
地產上市公司已通過增加新開工面積和施工面積來加大供應,萬科便將今年的新開工面積由年初計劃的403萬平方米增加到585萬平方米,提高45.2%。但業內普遍認為,三季度由于供應量減少,成交將是價漲量縮的局面,四季度供應量將會有所增加,但目前市場有比較強的信貸緊縮預期,屆時銷量能否會再度釋放還不確定。
對于房價,譚華杰認為,“現在是供給決定成交量,三季度價格上漲應該是比較確定的,不過我們擔心三季度房價漲得太多。”
7月份,聯合證券重點跟蹤城市中,深圳、天津、武漢、長沙、杭州、蘇州和廈門價格環比有上漲,僅重慶出現下跌。7月末,多個城市房價環比漲幅超過10%。而瑞銀亞洲房地產研究部預計,今年6月至2010年底,內地住房價格將再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