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千千萬萬職工繳存的公積金巨資池,在支持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設時,將不允許再被地方政府以自有財政收入的名義隨意支取,甚至不僅沒有支付利息。這是對個人合法財產權益的保護與尊重。”上海房地產市場專家李戰軍這樣評價16日出臺的新政。
為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并拓寬保障性政府建設資金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發改委、人民銀行、監察部、審計署、銀監會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利用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保障繳存職工合法權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麗娜認為,這是一次對公積金制度的突破性改革。多年來一直單純強調公積金保障職能的做法得到糾正,進而開始重視和有效利用公積金的金融職能。
《實施意見》提出,利用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發放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貸款,必須定向用于經濟適用住房、列入保障性住房規劃的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用房、特大城市政府投資的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禁止用于商品住房開發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而為了保障公積金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實施意見》特別強調,應在優先保證職工提取和個人住房貸款、留足備付準備金的前提下,可將50%以內的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貸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上浮10%執行,嚴格控制貸款規模,禁止無償調撥使用。
禁止無償調撥使用
“禁止無償調撥使用是這個文件的核心內容。它糾正了此前關于公積金被無償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錯誤做法。”專家表示。
李戰軍介紹,根據此前相關規定,各地廉租房建設的資金來源有三個途徑:公積金增值收益部分、地方財政收入和地方土地出讓收益的一定比例。比如2007年11月,財政部發文要求各地將土地出讓金的10%用于廉租房建設,將此前5%的比例再次提高一倍。
而實際上,各地方政府很少做到上述要求。“多數廉租房建設資金來自公積金池。最不合理的是,這些公積金投資出去,不僅沒有取得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都沒有按時收回。地方政府一直將公積金收益作為財政非稅收入部分,這本身就是對公積金性質的一種誤讀。”一位公積金專家表示。
在此情況下,為了給公積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更合理和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住建部等七部門聯系下發的《實施意見》為公積金結余資金的有償使用提供了合理的投資路徑。
但從收益披露的文件精神來看,對有償借款的收益如何回歸資金池并及時分配給公積金交繳人,似乎仍未明確。
嚴防違規使用成監管重點
根據《實施意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將在《實施意見》印發后60日內,將試點城市名單及實施方案送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審核批準。而非試點城市不得利用住房公積金發放任何項目貸款。必須加強對住房公積金的監督檢查。
專家預測,包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內的近30個保障性住房需求較大的城市將最先進行該項試點。而嚴防公積金信貸的違規使用,以及確保收益及時回流,將成為未來監管重點。(記者 于兵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