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外紛紛將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的投入,技術進展迅速。而中國至今對生物能源的認識尚不清楚,重視不夠。如此下去,在這場全球科技攻關中中國肯定是輸家。因此,石春元呼吁:“應盡快明確生物能源在‘三農’和能源問題中的戰略作用,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將生物能源擺在合適地位。”
國外在生物能源領域不斷“加碼”,中國還在“打架”
石元春告訴記者:“就在我國生物能源發展徘徊不前的時候,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研發工作,對生物能源的投入不斷加碼。”
美國2007年《能源自主與安全法案》規定,到2022年要生產和使用1.08億噸生物燃料,減少20%的汽油消耗。盡管乙醇行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美國還是完成了目標,實際生產乙醇3180萬噸,比2008年提高了14.7%。“美國這個法案明確了常規乙醇和先進乙醇的概念,2015年以后玉米乙醇不再增加。先進乙醇主要指使用非糧食、非食物基制成的乙醇。”石元春說。
另據《2010美國能源展望》,到2035年美國可用生物燃料滿足液體燃料總體需求量增長,乙醇占石油消費量的17%,使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在未來2 5年內下降至4 5%。2 0 0 8年至2035年美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資源將占發電量增長的41%,其中生物發電占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達49.3%。
據了解,2009年美國對先進生物燃料研發投入資金超過20億美元。今年1月13日,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宣布將再投資8000萬美元支持先進生物燃料及加油系統設施改造。
此外,近幾年巴西生物能源也發展迅速。2009年度巴西乙醇產量為1980萬噸,替代了國內56%的汽油,減排二氧化碳4233萬噸,提供169萬個工作崗位,已有1000多萬輛靈活燃料汽車(F F V s),汽車銷售中的90%以上是FFV s。
“在國外加緊生物能源研發的時候,我們還在‘打架’。”石元春憂心忡忡。他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不是技術,而是至今對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能源認識不清楚。我們把重要的行政和財政資源投入到了傳統石化能源上,這從中國石油企業頻繁在海外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可以看得出來。
2007年我國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0%,到2020年達到15%。“大水電并不是國際公認的可再生能源,屬傳統能源。2005年我國大水電已占7%,到2020年大水電還將新增3%,真正留給可再生能源的只有5%。”石元春說,規劃還提出到2010年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但只完成了20萬噸。
石元春表示:“一直以來大家對風能和太陽能報道得很多,而生物能源卻沒有什么聲音,這很不正常。結果去年國慶前夕有關部門就宣布風能、太陽能產能過剩。我覺得,這是政策錯誤引導的必然結果。”
應盡快明確我國生物能源的戰略地位
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能源對增加我國農民收入、破解“三農”問題、提高能源自給率及實現減排目標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當前中國能源的第一位是石油和發電供求問題。2009年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未來汽車產業還要消耗大量的運輸燃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必須謀劃未來如何解決石油替代問題。而‘生物燃料是唯一可大規模獲得的替代運輸燃料的能源’。”石元春擔憂地說。
我國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能源發展戰略和方針。當務之急就是要給生物能源一個準確定位,“十二五”第一要做的就是認識到位,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把生物能源放在我國能源發展的恰當位置。“十二五”將是生物能源發展經歷困難階段后的一個復蘇和繼續發展時期,真正迎來大發展將是“十三五”。
石元春說,在美國風電發展較快,但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能始終排在第一位,預計到2035年也是如此。中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條件絕不比美國差,我們有許多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只是現在就要啟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