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四、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
(十五)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在牧區、半農半牧區堅持以草定畜,因地制宜發展草原畜牧業,在農區大力發展設施畜牧業,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百萬頭奶牛、百萬頭肉牛和千萬只肉羊高產工程建設,加強飼草料基地、儲草棚、青貯窖等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畜禽良種繁育和畜牧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大重大動物疫病和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資金投入。對牛羊肉、羊絨、羊毛等大宗畜產品實施價格保護政策。擴大牧區畜牧良種補貼范圍,在對肉牛和綿羊進行補貼基礎上,將山羊納入補貼范圍。完善牧業機械補貼政策。
(十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種植業結構,貫徹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完善技術推廣體系,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專業統防統治,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倡保護性耕作,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設施農業和都市觀光農業,支持赤峰、通遼、烏蘭察布等地區建設綠色、有機蔬菜基地。把馬鈴薯列入國家良種繁育補貼范圍,逐步擴大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規模,對種植馬鈴薯脫毒種薯給予良種補貼。對糧油生產大縣(旗)加大獎勵性扶持力度。
(十七)深化農牧林業改革。穩定農村土地和草原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規范引導農村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穩妥推進農牧業規模化經營。深化農墾體制機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經營管理制度,將國有農牧場納入強農惠農政策范圍,逐步實現墾區與地方的資源共享,支持墾區企業集團和國有農牧場發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林場改革,穩妥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林權改革配套政策。鼓勵農牧區集體和個人以土地、草場使用權入股等方式參與當地資源開發建設,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
五、積極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體系
(十八)穩步推進國家能源基地建設。優化煤炭資源開發,進一步規范開采秩序,推進資源整合,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建設一批現代化露天煤礦和千萬噸級安全高效礦井,建成一批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生產礦區。支持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和鄂爾多斯等重點煤電基地建設。對富鋁煤、富鍺煤、焦煤和無煙煤等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適度開展褐煤干燥等工藝創新。加大煤田滅火力度。打造蒙西、蒙東兩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太陽能資源富集地區建設一批兆瓦級并網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熱發電基地。鼓勵城市發展背壓機組實現集中采暖,允許符合條件的地級城市發展大型熱電聯產,合理安排工業園區熱電建設,在特大型洗煤廠周邊優化布局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電廠。
(十九)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充分發揮煤炭、有色金屬、農畜產品等資源優勢,提高開發和深加工水平,努力打造國家新型化工、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依據國家規劃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優先布局升級示范項目,適時推進產業化。建設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在符合國家天然氣利用政策和統籌全國天然氣供需的前提下,增加當地利用天然氣規模。支持大型聚氯乙烯和焦炭企業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以烏海及周邊地區為重點建設全國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產加工基地,以烏蘭察布為重點建設高水平精細氟化工產業集群。根據水資源條件有序發展鹽堿、煤焦油深加工等優勢化工產業,延伸后續產業鏈。發展鋁電聯營,支持高鋁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推進銅、鉛、鋅等有色金屬采、選、冶一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就地高效轉化。依托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做大做強乳品和羊絨生產加工業,加快培育肉類、糧油、果蔬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綠色知名品牌。加強原產地產品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二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輕紡等傳統產業,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推進鋼鐵產品結構調整和換代升級,發展高強度轎車用鋼、高檔電力用鋼、大型石油管材等產品,不斷提高特種鋼和優質鋼比重,建設包頭鋼鐵基地。提高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行業生產水平,鼓勵發展新型建筑材料。支持發展輕紡、服裝、地毯生產加工以及民族手工業和民族特需用品,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品檔次。
(二十一)努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積極引進優勢企業和先進技術,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進一步提升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優勢制造業發展水平,培育發展風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化工裝備、冶金裝備、環保及綜合利用裝備和農牧業機械,扶持發展乘用車、新型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推進通用飛機制造項目建設。加快模具、關鍵零部件生產,發展配套產業。加強政策扶持和產業引導,推動形成一批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二十二)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有序發展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稀土資源保護,加大資源開發整合和儲備力度,加快稀土關鍵應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稀土開發利用水平,以包頭為重點大力發展稀土等新材料產業。積極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鼓勵發展生物制藥、現代中蒙藥、生物疫苗和生物育種,加強生物發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提高技術水平,培育壯大一批節能環保企業。推進鄂爾多斯、呼倫貝爾等地可再生能源產業園區建設。支持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
(二十三)加快發展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加強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煤炭、化工、農畜產品等資源產品優勢和口岸優勢,建設一批地區性物流中心,把滿洲里建成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商業網點,完善城鄉流通網絡,提升城市社區服務業功能和水平;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開展農超對接,提高農牧區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覆蓋面;推進糧食儲備設施和專業市場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扶持快遞業規模化發展。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積極發展軟件出口、服務外包和高新技術服務業。支持民族商品貿易發展,辦好中國民族商品交易會;培育發展會展產業,提升內蒙古農博會、中俄科技展的影響力。建設草原文化旅游大區,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質奇觀等重點旅游景區水平,扶持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邊境旅游,推動開展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示范建設;發展特色專項旅游、沙漠探險旅游和生態休閑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加強旅游公路、景區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培育壯大金融業,進一步發展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期貨等金融服務,加快建設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規范金融市場秩序。支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做好相關工作。
(二十四)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推進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建設,加強核心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支持建設大型數據中心、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鼓勵地方科研單位與國家級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推動新技術開發和成果應用。提升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和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進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