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廣州講壇》的現場座無虛席。這個場面讓主講嘉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感慨:“廣州人的學習精神非常強烈。”
上世紀90年代初,孫云曉撰寫的《夏令營中的較量》曾震驚全國,并引發了一場全社會參與的教育大討論。今年年初,他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次掀起波瀾,宣告了“男孩危機”時代的到來。
孫云曉來穗之時恰逢高考放榜。為什么高考狀元往往都是女生多、男生少?高考改革有何新的選擇呢?且聽孫云曉一一解答。
中國高考可借鑒日韓模式
“中國高考一個重要的環節在于高中之間的惡性競爭——拉生源、保名次,由此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也給學校帶來壓力。為了保學習,學校會壓縮學生的運動時間,這是不好的導向。”
日韓:高中負責素質教育高考交給培訓機構
孫云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高中與高考分開不失為高考改革的選擇之一。他舉例說,像日本,學生高考報名全部是在社區進行,高考成績也不回原高中。學生高中一畢業,高中就完成了教學任務。想將學生成績與高中掛鉤,查詢其間的聯系,搜集這方面的資料,這也是不被允許的,“這樣,中學才可以安心地辦好教育。”
孫云曉認為,中國高考改革適合借鑒日本的經驗。“這種方式好操作,如果能實現,那將帶來重大改革。”在孫云曉看來,高考與中學教育任務是要分離的,因為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也許學生畢業之后只想學門技術,中學與高考結合過緊沒有必要。
“中國高考可能走上日本、韓國的模式。學校負責學生的素質教育,而(沖擊高考)則由大量的社會培訓機構、各種補習班來完成,由此將學校解放。”
此外,孫云曉還建議,高考改革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擴大大學的自主招生權力,讓一個學生被幾所大學同時錄取成為可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潛能來選擇大學。”
高考狀元女生多凸顯男生危機
孫云曉警告說:“讓男孩子早于6歲上學,可能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一個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發育水平只相當于3歲半女孩。即使早上學也坐不住、聽不懂,很容易被人看成是問題兒童。而女孩可在6歲前上學,但也不能過早。
小學向來是女孩子的天下,女孩子伶牙俐齒,違反紀律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而男孩的讀寫能力在小學時也比女孩低,往往會表現出落后。
孫云曉說,這種“落后”是特點,不是缺點,但“非常可怕的是我們正在把這個特點變成一個缺點、變成一個危機。”父母都望子成龍,卻忽略了這種“落后”背后蘊藏的性別差異。
整個社會出現了男孩成長的四大危機:學習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社會危機。人們發現,小學時,男生成績不如女生,班干部也是男生少,三好學生也是男生少,即使上了中學,學習成績仍然是女生好于男生,最后高考,狀元里還是女生多、男生少。
而男孩在另一方面的“多”卻更讓人擔心。孫云曉表示,二十年來,男孩子的肥胖率增長了10%;沉迷網絡的男生更多;出現心理危機的男生更多,比如自閉癥、多動癥等;出生時死亡率更高的是男生;而男生也比女生更明顯地容易卷入到社會暴力事件中。“在管教所里面,男生是86.3%,女生只是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