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鋼鐵業風云激蕩,歷經鐵礦石漲價帶來的集體焦慮,影響至深的宏觀調控,是否開放的爭論,市場之手與行政之手交錯推動,如何做大做強,仍是擺在中央決策者和鋼鐵企業領袖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與咄咄逼人的米塔爾相比,中國鋼鐵巨頭顯得保守一些
全球鋼鐵業整合大浪洶涌,中國企業無法置身事外。決策者開出的方案是:先內部整合,做強做大,集體對外
于是,2007年,一輪波瀾壯闊的鋼鐵中央企業的重組大幕正式拉開
進入2007年以來,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為著力點的鋼鐵中央企業重組步伐突然加快。
鋼鐵業龍頭寶鋼集團,繼年初收購新疆八一鋼鐵(20.10,0.94,4.91%)之后,迅速展開與邯鄲鋼鐵(8.79,0.23,2.69%)的戰略合作,然后就是重組包頭鋼鐵。8月初,武鋼集團重組昆明鋼鐵集團剛剛落定,又將目標對準了攀枝花鋼鐵集團。
至此,鋼鐵行業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大幕已完全拉開。一系列動作背后,根本目的是加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并積極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
去年底,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把2010年明確為重組大限,準備屆時將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央企調整和重組從目前的155家,重組為80至100家,其中打造30至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8月29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3年內,國資委將根據利潤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構成的綜合指標為中央企業排定座次。屆時做不到行業前3名的,將被國資委強制重組。
重組路線圖
2005年是中國鋼鐵產業的分水嶺。“之前是春秋時期,之后就進入了戰國時代”,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鋼鐵行業分析師梁銘超說,“中國鋼鐵從那一年起進入了質量和層次要求,而不是單純的規模要求?!?/p>
2005年4月2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政策》)。會議指出,要努力把中國建成世界鋼鐵大國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強國。
《政策》第一章第三條明確提出:通過鋼鐵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實施兼并、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集團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到2010年,鋼鐵冶煉企業數量較大幅度減少,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
“從礦石、能源、資源、水資源、運輸條件和國內外市場考慮,大型鋼鐵企業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鋼鐵企業應結合本地市場和礦石資源狀況,以礦定產,不謀求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可持續生產為主要考慮因素。
東北的鞍山-本溪地區有比較豐富的鐵礦資源,臨近煤炭產地,有一定水資源條件,根據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該區域內現有鋼鐵企業要按照聯合重組和建設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產能低水平過剩,應根據環保生態要求,重點搞好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嚴格控制生產廠點繼續增多和生產能力擴張。對首鋼實施搬遷,與河北省鋼鐵工業進行重組。
華東地區鋼材市場潛力大,但鋼鐵企業布局過于密集,區域內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型骨干企業可結合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生產集中度和國際競爭能力。
中南地區水資源豐富,水運便利,東南沿海地區應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條件,結合產業重組和城市鋼廠的搬遷,建設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攀枝花-西昌地區鐵礦和煤炭資源儲量大,但交通不便,現有重點骨干企業要提高裝備水平,調整品種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產品,以礦石可持續供應能力確定產量,不追求數量的增加。
西北地區鐵礦石和水資源短缺,現有骨干企業應以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為主,不追求生產規模擴大,積極利用周邊國家礦產資源。
這就是整個未來中國鋼產業的一個布局圖,改制在前、效益好的企業率先進行了并購。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的辦公室里有一張中國地圖,上面標明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家鋼廠的位置。
“鋼鐵是關乎全局的一種產業,做大和做強互不矛盾”,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徐桂蘭說。
按照《政策》要求,國家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跨地區聯合重組,到2010年,形成兩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文/本刊記者 高永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