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市有賴于公眾參與
在3日下午,世博“公眾參與與綠色城市建設”分論壇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克勞斯·特普費爾說,人口朝城市集聚,超大型城市形成,隨之而來的就是環境保護問題,人們不光要進城市,還希望綠色回到城市。“政策要和人可見、可聞、可感知的問題相結合,否則得不到民眾支持,光靠發號施令很難推進。”
臺北縣縣長周錫瑋則較為詳盡地解析了臺北縣的“綠色途徑”:
以前,臺北縣也曾因為環境污染造成魚、鳥死亡,河道干涸、發臭。改變就從公眾參與,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如交通方面,臺北縣390萬人口,310萬輛車,用電動車取代汽柴油車,自行車免費提供,人行道加寬,機動車道限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多管齊下的治理效果是,公共交通、綠色出行比開著私家車更方便,人們自然愿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目前燃油車輛數降低50%,公共交通客流量提升了40%。
以前的違規垃圾站、非法工廠,全部剔除,讓其變身公園或建人工濕地、人造濕地,統一的污水處理站處理能力增長20%,處理費用只占化工廠單獨處理費的10%,處理后的水用到市政中,原來城市四大黑水河變成了濕地。注重對民間低碳生活方式的扶持,流行的“拼車”通過政府推廣放大效應,聯合幾個城市共推“拼車”項目。都是現成的辦法,統統用上后效果大不一樣。
低碳之路需要政府部門先行一步
分論壇上,墨西哥國家環境部城市交通與旅游業環境促進司司長塞薩爾·拉斐爾·查韋斯介紹道,墨西哥城跟很多大城市一樣住房問題嚴峻,房價居高不下。盡管這樣,我們的計劃是在解決住房問題時要結合低碳來做,不能等以后再來改造,那樣浪費更大。查韋斯說,墨西哥正在推進一項國家計劃——綠色房屋計劃,核心是讓低收入人群也能住上低碳屋。“為此政府專門為低收入人群建造了一些低碳小區,這些小區從建筑到基礎設施等都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理念,低收入家庭可以通過‘綠色按揭’項目購買,政府給他們補貼。”
澳大利亞悉尼市政府議員郭耀文也持相同理念。“悉尼在把中央商務區改成低碳商務區的過程中曾受到業主的抵制,因為,把現有樓宇改造成綠色建筑耗資巨大。這就需要政府公共部門先行一步,其他的部門一定會跟進。”
“十二五”將成為綠色現代化起點
在7月3日世博南京論壇“產業發展與綠色創新:生產和能源”分會場上,中國綠色發展與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專家委員會主要成員、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暢談了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戰略安排。
胡鞍鋼認為,經濟社會發展要盡可能使全社會福利最大化、發展成本最小化,簡言之,“凈福利=名義福利-發展成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社會成本”。因而在“十二五”規劃中,對約束型經濟指標的考核,經濟類發展指標權重從60.7%降至22.7%,社會發展指標從39.3%提至77.3%。“十二五”規劃將具體擬出24個綠色發展考核指標,除了單位能耗下降20%,碳排放也要下降20%,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上升。胡鞍鋼認為,西方自1750年到20世紀走過了一條“黑色”發展道路,我們不能再走這條“老路”,必須“先行一步”,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引導市場主體行為,實現綠色發展,使“十二五”成為綠色現代化的重要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