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股指期貨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是國慶長假后滬深兩市大盤指標股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卻是聯袂走強,提前上演了“股指期貨”行情。
權重股提前預熱
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大盤指標股,無疑是國慶長假后近三個交易日的“市場明星”。短短三個交易日,工行累計上漲14.83%,并創出7.87元的歷史新高;中行、建行累計漲幅也分別達8.77%、6.42%,并推動上證綜指創出5860.86點的新高。
“大盤指標股節后的快速拉升,顯然與市場預期股指期貨將要推出有密切聯系。”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
不過,胡俞越指出,指標股飆升容易導致指數虛高,這并不利于股指期貨順利推出。指數急漲后推出股指期貨,市場可能會出現急跌。“但是,管理層顯然不希望因為股指期貨推出造成股市劇烈波動,以避免對廣大中小投資者心理產生沖擊。”
從海外市場經驗看,美國、日本及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在推出股指期貨時,股市都是先漲后跌。只不過是跌幅不同,少則百分之幾,多則百分之十幾。胡俞越不無擔憂地表示,如果在指數虛高時推出股指期貨,甚至可能重演5·30大跌的歷史。“股市能否再次承受住下跌20%的沖擊,值得認真對待。”因此,他指出,股指期貨推出時機選擇很重要,在大盤表現相對比較穩定的時期推出比較合適。
股指期貨不改定價水平
盡管大盤股近期強勁表現與股指期貨推出預期有關,但是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偉慶指出,股指期貨雖然短期內對股市有一定影響,但由于其不會改變市場估值體系,長期看對市場影響不大。“股指期貨將完善市場定價功能,但不會改變定價水平。”前不久中信證券進行的一次投資者調查問卷也顯示,60%至70%的調查者認為股指期貨對股市影響輕微。
程偉慶表示,近期銀行、地產等大盤股急升,與基金調整持倉有一定關系。一般每到季度初期,基金都會對持倉進行一定調整。“而且在目前股市系統性風險加大的情況下,由于預期業績不錯,大盤銀行股具有了相對估值優勢。”胡俞越也認為,從比價效應看,工行、中行等大盤銀行股自身也具有上漲要求。“今年以來這些股票漲幅基本都不大,遠遠落后于同期指數表現,本身存在補漲要求。”
“節后三個交易日市場上演“大象起舞”,股指期貨推出預期只是促成這一市場現象的因素之一。”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張翔表示。他指出,權重股近期表現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目前居民“儲蓄搬家”熱情高漲,而新入市股民乃至部分老股民都傾向于將資金交給基金運作,由此導致基金資產規模迅速擴大。在此背景下,流動性極佳、便于大資金進出的大盤權重股,自然成為基金的共同選擇。而9月以來上證50上漲7.13%,但中小板指數只上漲1.09%的現象也印證了這一點。
其次,許多權重股都具備良好的基本面和想象空間,這也就使主力資金敢于在相關個股上高舉高打。另外,大盤國企股自身素質良好,即使短期炒作有過度之嫌,但也不像績差股那樣容易引來管理層對市場泡沫的擔心,而且其市值提升也是國資管理部門所樂于看到的。
程偉慶表示,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仍將保持高增長,增幅可達50%。同時,中國神華發行申購資金再創新高,顯示在新基金暫停發行的情況下,市場資金仍比較充裕。
股指期貨推出仍無時間表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中金所有關股指期貨各項準備工作已近尾聲,但是在正式推出股指期貨之前,還需要有關監管部門制訂相關細則。比如證監會要明確基金、券商、QFII等機構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細則,而銀監會則要制訂商業銀行作為中金所結算會員的有關規定等。
胡俞越也表示,目前股指期貨有關會員申請工作尚未完成,許多期貨公司仍忙于增資擴股。而交易所與會員系統對接、期貨公司與從事IB業務的券商系統對接、結算會員與非結算會員、會員與交易客戶的對接等,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投資者教育工作還有待繼續開展。“因此,現在看股指期貨何時推出仍無時間表,估計今年年底推出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明年年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