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具有可復制性?如何才能推廣?
提到上市公司的回報,我今天也查了一下滬深股市上披露的2007年年報,去年滬市共有487家公司提出了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占披露年報公司總數的56.5%。深市方面,主板市場中共有214家提出了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占披露總數的43.94%。在225家中小板公司中,187家公司提出了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占83%。總體而言,滬深所有上市公司中,有888家提出了分配方案,所占比例為56.42%,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是零,這還不包括那些僅僅只送股,不分紅的上市公司,在這樣的環境下,佛山照明能不能成為一只攪動市場的鲇魚呢?
今年65歲的鐘信才執掌佛山照明28年,把一家年產值只有500萬元的小企業,打造成堪與飛利浦、GE、西門子抗衡的競爭者,2004年,佛山照明國有股權全部轉讓給外資公司,而已到退休年齡的鐘信才因為大家的信賴仍然留任董事長,佛山照明這些年優秀的經營業績和高分紅很大程度上是鐘信才個人回饋股東的理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林奕輝:“把企業當自己的來辦,很到位,這就體現他對股東高度負責任。”
長江商學院教授黃明:“比較遺憾的是,我總結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也有其它的一些小的因素,但主要是因為他們這個團隊,尤其是鐘總對回饋股東,不管是他幾年前的承諾,還是他認為這是一個最好,最樸素的回饋股東的方法,而且在強大的市場壓力下,很多機構的壓力下他也不改變,這的確是,我覺得個人因素占得比較重,我之所以說比較遺憾,是因為個人因素占得比較重,就說明這個模式推廣起來還沒那么容易。”
其實,早在2004年,證監會就下發過《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應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辦法,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應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并將其利潤分配辦法載明于公司章程。但是這樣的規定對上市公司分不分紅并沒有強制約束力,而且在現行條件下,監管部門也不可能出臺強制性的硬性規定。
黃明:“問題比較難,因為各個企業情況不一樣,假如政府我覺得可以做的,比方說證監會,建議或者約束上市公司至少保持以百分之多少的盈利規模發紅利的話,那么這個約束也不一定合適。”
黃明認為,并不是不分紅都是錯誤的做法,關鍵要這些盈利大股東用來做什么?
黃明:“打個比方大家都說萬科的公司治理還可以,那么萬科它可以在全國有不斷的很多擴張的機會,這些機會它不舍得放棄,它與其分紅還不如把錢拿去擴張,擴大盈利,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有一天你賺的錢,最終會回到股民兜里。”
黃明告訴記者,在美國股市就有不少這樣的公司,比如微軟,基本上很少分紅,但是股民知道這是一個高成長、高贏利的公司,而且由于美國對于內部交易、關聯交易的嚴格管理,這些錢不會被轉移,最終都會分到自己的手里。
黃明:“微軟等公司太賺錢了,它可以不斷地去擴張,去賺更多的錢,今年不發錢給你,但是把今年的錢用去賺更多的錢,這樣將來是翻倍的發給你,這樣股民也愿意,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就是它把錢留在公司,去擴張,去增長,它賺的錢還在公司,將來遲早有一天是股民的。”
但是黃明認為,中國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并不具備微軟這樣的高成長性,同時公司治理也還不完善,中小散戶股東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
黃明:“最大的問題是公司治理,就是雖然市盈率只有8倍,但是你不管賺了多少錢到不了我手里面,很多A股的公司不是那種迅速增長型的公司,我們國家有很多企業面臨著成熟極具競爭的情況,你沒有那么多的擴大投資再增長的機會,就應該把你賺的錢與其浪費了,還不如好好回饋給股民。”
盡管難以出臺硬性規定,但是黃明希望監管部門能夠引導上市公司加大分紅比例,同時嚴格監管,加強公司治理,斬斷上市公司利益外流的輸送渠道,從根本上保護中小股民的利益。而股民也應該堅持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用投資者的價值取向去影響上市公司。
黃明:“你就得想,我是不是更懂金融知識,我是不是更有信息,不管是內部信息、行業信息等等之類的,假如我這兩個方面都比不上那些大的機構,大的基金懂的話,那我只能掙平均以下的回報,也就是說百分之十幾以下的回報,那就不可能翻倍,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要頻繁地炒股,而是認準一批真正賺錢,而且真正回饋股民的公司,長期持有,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是我覺得蠻有意義的,去勸股民開始把買股票當一個買有租金市場的房子一樣去想。”
半小時觀察:投資者回報應強制執行
佛山照明對于很多中小投資者來說,就像是一張有固定收入的銀行存折,它每年拿出2/3左右的利潤來作為對投資者的回報進行分紅,這使很多投資者即使在股市暴跌的時候也能夠享受到投資績優公司的欣喜。但是對于很多機構投資者來說,這樣的持續高比例分紅讓它喪失了不少“炒作”的題材,這樣的公司可以稱得上是“績優垃圾股”。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垃圾股雞犬升天,而一些真正有價值的股票,雖然贏得了尊敬,但卻得不到大資金的青睞。
在一個理性的市場上,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標準,是它究竟能為投資者帶來怎樣的回報;而在A股市場,雖然有很能多上市公司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但在投資者回報方面卻極為吝嗇,對這類鐵公雞如何監管和懲罰,目前還沒有可操作的規章制度,這就導致了我們的股市圈錢之風盛行,而回報股東的觀念卻極為淡薄。監管部門反復強調,要建設一個理性市場,要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價值投資,但如果缺乏一套公平合理的制度,不能讓上市公司合情合理地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回報,那些鐵公雞得不到任何懲罰,那么一個理性的市場就很難建立,而價值投資理念也很難成為市場主流。
主編:張凱華
記者:孟慶海
攝像:樊建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