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您收看《新聞1+1》。
我們知道醫院是給病人看病的,而在這次新出臺的醫改方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給公立醫院看病。那么由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病人,因此未來公立醫院它該怎么改,未來的改革之路它將怎么走,就牽動著我們幾乎每一個人的心。今天我們演播室特別請到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稍后李教授會給我們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做一個具體的解析。首先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在這次醫改方案中,對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的表述。
(播放短片)
解說:
2月28號,溫家寶總理在與網民交流時就曾表示,醫改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醫院改革。
兩會期間,衛生部部長陳竺也向外界表示,目前看病就醫的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大醫院,盡管改革路徑上不十分清楚,只是推行試點,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確的,就是十個字,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
許樹強(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
主要是要解決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要逐步探索和完善政府的補償機制,同時還要探索多元化的辦醫格局和公立醫院的規模、布局怎么設。
解說:
這三個層面的改革中,較為引人關注的又是補償機制的改革,在我國,96%的醫院是公立醫院,但每年財政撥款僅占公立醫院總收入的7%-8%,其余90%必須靠醫療服務收費和賣藥收益。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必然將經濟效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由此看來,能否調動醫務人員維護公益性,而非創收的積極性,也就成了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然而對于已經習慣了盈利模式的醫院來說,如何重新回歸公益,如何確保公益的同時,兼顧醫院自身的發展,并充分保障醫務人員的價值體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張茅(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公立醫院改革確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集中了大量的優勢資源,由于國家近年的投入不足,也形成了公立醫院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醫療服務、政府的投入和藥品收入。我們的方向是要恢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就要逐步通過改革實現它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醫療服務和政府投入。
解說:
新醫改方案提出,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來補償取消藥品加成給醫院造成的損失。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患者擔心,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會讓已經很高的醫藥費再上一層樓,這無異于按下葫蘆起了瓢。
患者:
(藥費)降一點總比不降好,但是檢查費用如果提高,這個檢查費用也相當高,你得一種病,他可以給你開很多種檢查。
解說:
而更多的患者提出,如果提高了醫生待遇,但醫生還是照拿回扣紅包怎么辦。也有人提出,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后,醫生會不會少開藥,多開檢查,這樣不但不能降低醫療費用,反而會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
與此同時,新醫改提出的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也十分引人關注。這意味著醫生不僅可以在單位從事本職工作,還可以到外單位打工。
張澍(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
在醫生多點執業這個方面,如果使得醫生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能讓醫生到一些缺醫少藥或者醫療不發達的地區去發揮他的作用,使得社會資源有一個公平的分布。
解說:
不過也有人擔心,多點執業給了醫生行醫自由的同時,可能會給衛生部門和本單位醫院帶來管理上的問題,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措施。
此外,由于公立醫院改革的艱難,改革將按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在中東西部分別選擇條件較好的地級以上城市作為試點,到2011年在全國逐步推開。
盡管困難重重,但無論如何,新醫改已經開始負重啟程。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如何堅持?
主持人:
李教授,剛才短片里面說了,這次公立醫院的改革就是十個字的大方向,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咱們先關注公益性怎么能夠堅持住。
我們知道現在醫院里面政府投入只占到它全部大盤子里面7%-8%,那如果要做到公益性的話,政府投入多少才能夠保證它這個公益性?
李玲(特邀觀察員):
根據國際經驗大概要到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們國家可能跟國際上還有一些差異,我個人認為,我們可能有到20%就能解決問題,原因是什么呢?因為我們的規模不一樣,我們的門診量非常的大,也就是對于醫院來說,如果你規模很大的話,你的固定人均成本就下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