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七大報告起草人之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在清華大學同師生交流時表示,到2020年,中國GDP總量就是世界第二位,而年收入6萬到20萬元之間的中等收入家庭將達到55%,有2%的家庭年收入可以達到20萬元以上,實現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目標。
近日,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十七大后的中國經濟——2007年第三季度經濟形勢討論會”上,身為十七大報告起草人之一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首次就十七大報告中涉及經濟部分的政策轉變進行了詳細解讀。鄭新立表示,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從三個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并且在分配問題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十七大’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提出重大理論、實際問題和重大戰略方針政策,這對今后14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重大影響。”鄭新立說,“假定今后14年,即2007年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前27年年均增長7%的速度,扣除價格因素,”上述發展目標就可以達到。
他表示,怎么能夠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研究解決。
以下為經鄭新立本人審核過的他在清華大學同師生現場交流的內容,授權金融界網站特此全文刊發。
十七大后的中國經濟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與師生座談
鄭新立
(2007年11月3日)
鄭新立:感謝會議組織者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和清華經管學院的師生一起討論十七大后的中國經濟。十七大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論、實際問題和重大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對今后1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重大影響。其中有四個方面的問題我想提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
第一,十七大報告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既是一個理論上的創新,也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與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轉變增長方式既相區別又有聯系。這一次提出發展方式要實行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需求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以實現經濟長期、均衡、持續增長。這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一個重大問題。去年我國居民消費率下降到36%,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最低點,最終消費率是50%。最近五年我國的投資率是歷史上最高的時期。怎么樣適當地降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這是十七大之后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為了提高消費率就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二個轉變是供給結構的調整。由最近幾年經濟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快農業的現代化。
第三個轉變是經濟增長由過分依靠物資資源消耗轉變到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方向上來。這實際上是過去講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它是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結構,通過集約化的方式來促進經濟增長。
概括地講,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從調整需求結構、改善供給結構和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優化生產要素結構三個方面采取綜合措施來實現經濟的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發展方式的轉變抓住了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問題,如果按照這三個方向能夠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們就能夠使最近五年來出現的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長期保持下去。首先一個目標,保持到2010年,我看有可能保持到2020年。希望在座的同志們都緊緊地盯住這個進展和形勢,共同努力把目前的好勢頭保持到2020年,到那個時候我們的GDP總量就是世界第二位了,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以上,就會在一個新的臺階上繼續往新的目標前進。
第二,十七大報告在分配問題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這跟過去中央文件講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分配方式、理念上都是一個創新。
由于過去初次分配造成的差距過大,僅靠再分配來調節,已經難以維護分配的公平。現在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就使分配的調節功能前移,有利于改變初次分配資本所得偏多、勞動所得偏少的局面,使勞動者能夠得到與其貢獻相一致的合理收入,最終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
在分配結構上,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兩個提高”也具有重大意義。怎么樣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的報酬?這就要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有關部門要及時發布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平均工資指導線來指導企業的工資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