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解讀: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工作。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并指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第一,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關愛人的生命、珍視人的健康。我們搞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如果工業化、現代化搞上去了,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而人卻由于喝的是受到污染的水、呼吸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吃的是受到污染的食品,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那么建設這種工業化、現代化還有什么意義?所以,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突出位置,使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第二,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還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看到,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資源環境的要求難度相當大。今后,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人口繼續增加,對能源資源的消費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各類污染物產生量也將不斷增多,生態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環境問題將會更加突出。人對環境質量的需求總是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而逐步提高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必須更加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工作,在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目標的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第三,這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矛盾凸顯的時期。靠過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人類發展的歷史已經表明,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延續,與資源環境密切相關。資源條件特別是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會破壞人們的生存條件,甚至會導致人類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我們就可能犯難以改正的歷史性錯誤。我們絕不能做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蠢事。
總之,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以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