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加快將旅游業發展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適應旅游需求新變化,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規劃建設集產業集聚、資源整合、輻射帶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旅游休閑功能區,打造西山文化、燕山生態、長城沿線、五彩淺山、京北山區生態休閑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帶,加快延慶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融合傳統文化和國際時尚文化元素,建設一批具有旅游體驗功能的特色街區。在新城布局大型旅游綜合體。著力打造頤和園等景區駐場演出,發揮奧林匹克5A級景區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昌平國家大馬戲院建設。
把非基本公共服務業作為拓展首都服務業的新增長點。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公共服務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服務實施方案、行業服務標準和準入標準,研究設立產業引導基金,鼓勵社會資本以直接投資、委托經營、公私合營等方式進入醫療、培訓、養老等領域。
著力培育壯大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制造業產業集群。抓住國家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機遇,完成TD-LTE規模試驗網絡建設,推動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移動互聯、新一代移動通信發展,做強新一代信息網絡集群。依托北斗衛星、北京二號遙感小衛星,加快發展位置導航、授時服務、遙感產品和應用服務,構建衛星應用產業集群。依托蛋白質國家基礎設施、生物醫藥基地、中關村生命園等建設,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揮特大型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優勢,在節能減排、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領域,創制標準,發展系統和技術集成商,培育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立足自身需求、放眼全國市場,整合車輛裝備、磁懸浮技術、地鐵信號系統、地鐵管理運營等優勢資源,打造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加快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研制和示范應用,提升集成電路芯片和專用裝備設計制造水平,加強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能力,高度關注新材料、通用航空、3D打印、綠色印刷等一批潛力領域,培育壯大應用和服務市場。
統籌用好各類要素資源,為首都發展提供堅實支撐。(1)加快市屬國有資本有序進退,促進戰略重組。退出一般性競爭行業,為民間資本拓展投資空間。制定專項推進計劃,堅持有進有退,把置換出的國有資源集中投向符合首都定位、支撐未來發展的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重點領域。(2)高度重視總部經濟發展。在服務各類在京總部企業過程中實現城市自身更好發展。研究進一步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吸引各類企業總部落戶,鼓勵將財務、研發、采購、營銷等功能納入總部,促進總部實體化發展。提升金融街金融總部、商務中心區(CBD)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制造業總部等聚集功能,推進世界華商中心、僑資、民資總部建設,促進總部特色化聚集。(3)切實為企業在京發展做好服務。樹立服務為先理念,完善市區統籌服務機制,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各類市場主體在京注冊、投資、運營、發展等提供全過程高質量服務,為各類資源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環境。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促進首都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抓投資促消費,進一步鞏固投資與消費相互促進的內需拉動格局。
進一步強化消費拉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特大型城市市場優勢,堅持供給與需求同向升級,提升功能與優化布局并舉,增強消費拉動作用。(1)擴大新興消費供給。積極培育與市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相適應的健康養老、教育培訓、文化娛樂、旅游休閑業發展,增加和豐富服務性消費供給。在繼續提升群眾基本消費需求供給基礎上,培育特色消費和高端消費。持續吸引和培育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和體育賽事,完善大型會展旅游設施周邊商業環境,鼓勵發展快捷連鎖酒店和鄉村連鎖酒店,促進旅游消費。(2)優化消費功能布局。深入挖掘中心區文化內涵,優化西單、前門、王府井等具有百年歷史消費街區環境,提升老字號品牌影響力,培育什剎海、南鑼鼓巷等特色休閑文化街區,打造24小時休閑消費區域。加強新城商業布局規劃,引導新增項目優先向新城集聚,鼓勵社會力量建設一批大型商業和旅游綜合體,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新消費商圈。鼓勵品牌連鎖商業企業加快向鄉鎮布局。(3)釋放潛在消費需求。落實家電節能補貼、家具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帶動居家消費和便民消費。深入研究、不斷釋放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效果,培育訂制服務供給環節,吸引境外消費。支持電子商務發展,進一步完善配送體系,提高支付本地化程度,積極擴大網上消費。支持小額消費信貸公司發展,鼓勵信用消費。(4)加強消費預期引導,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