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中國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婦女就業比例45% -4月份CPI維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續緊縮政策 CPI向上趨勢難改 -第60屆世衛大會再度拒絕涉臺提案 國際衛生條例適用于中國全境 -交行A股開盤14.20元漲79.75% 海外投資者一周內從股市撤出$5億 -中石油獲世界最大汽田鉆探權 國企將成企業義務石油儲備主力 -基金私募將開閘 單筆不低于5000萬 銀行參與股指期貨將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國將重點發展八大高技術產業 擴大民用飛機產業規模 -中國6省份爭奪第3個新特區名額 長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費師范生辦法出臺 國家鼓勵終身從教 須回生源地執教十年以上 -中國將采取五項舉措提高企業職工工資
助推長三角 滬蘇浙民間投資現狀調查及對策(圖)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3 年 10 月 15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8月,南京古南都飯店經營層成功收購全部日方股本。而有民資組成的古南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為最大的股東。這是江蘇省首例民資收購外資投資案。(葛立成 解力平 張宗和)

    

     經濟強引擎:

     “半壁江山”與“三分天下有其二”

     在外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的滬蘇浙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民間資本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強引擎”———這是從長三角地區的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空間分析得出的結論

     過去數年中,民間資本的集聚,以及它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中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成功詮釋了“有實力才有魅力”的說法

     長三角地區的民資實力,僅從占據GDP的“半壁江山”與全社會固定投資“三分天下有其二”這兩個響當當、硬梆梆的指標中,就能突出地反映出其實力與魅力。

     先看“半壁江山”

     2002年,滬蘇浙三省市以占全國2.2%的陸地面積,10.6%的人口,創造了占全國23.2%的GDP。在這2.37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民營經濟已占有“半壁江山”,其中僅非公有制增加值(10792.89億元)即占到了45.5%。

     分省市看,這一年,浙江767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為360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7%,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增加值為4065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3%,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其中個私經濟增加值為345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比上年上升1.6個百分點。在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個私經濟零售額為1869億元,增長14.9%,所占比重達65%。

     江蘇與上海,同樣顯示出了民資的上升趨勢與巨大潛力。

     江蘇省2002年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其創造的增加值在10636.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47%(4999億元),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比重為28.3%。

     上海市2002年5408.76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680.87億元,比上年增長5.7%;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727.89億元,增長23.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6%上升到31.9%。

     再看“三分天下有其二”

     去年,浙江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58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其中非國有投資達2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7%。

     同年度,江蘇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國有經濟投資1424.1億元,增長10.8%;集體經濟投資394.5億元,下降1.5%;私營個體經濟投資767.7億元,增長45.3%;其他各種經濟類型投資1262.9億元,增長16.0%。私營個體經濟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19.9%,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非國有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3%。

     上海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8.41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國有經濟投資752.78億元,比上年下降1%,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4.9%;非國有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5.1%;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394.9億元,比上年增長9%;民間投資1010.73億元,增長15.9%,比重由上年的43.7%上升到46.8%,其中私營企業投資162.7億元,增長37.9%。

     一般說來,在拉動經濟發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中,投資是駕轅之馬。投資的增長不僅會帶動消費和出口的增長,而且還會形成乘數效應和加速效應。而民間投資又是所有投資中最活躍的因素。

     以浙江為例,1978—2002年的24年間,浙江民間投資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其中1999—2002年3年間,全省民間投資的年均增幅更高達25.1%,民間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中的比重由55.6%提高到了59.4%;如果加上外商、港澳臺投資等的份額,則浙江非國有投資的比重已達67%以上。民間投資的活躍,使得民營經濟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新增就業的主要安置渠道。

     未來發展中,當國有投資遭遇一些“無可奈何”,當擴大內需與增加出口要看別人“臉色”時,民間投資顯然更有了大顯身手的優勢

     活躍民間投資,在滬蘇浙下一步的經濟增長中,更有著意味深長的意義。甚至可以這么說,如果民間投資乏力,經濟增長就缺乏持續的動力。

     “九五”和“十五”期間,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大量的國債項目和地方政府主動進取的背景下,滬蘇浙三省市的國有投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在長三角經濟發展中作用極大,而且,還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國債不可能無限制發行,且存量國債的償付期已陸續到來,因而一味依賴國有投入,勢必難以有效啟動下一輪的經濟增長。

     顯然,在民營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無論是浙江的“環杭州灣產業帶”建設,還是江蘇的“沿江開發”戰略和上海的“173計劃”實施,惟有進一步活躍民間資本,充分地釋放它們的潛能,才能順利推進,從而實現長三角地區率先基本現代化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另一方面,活躍民間投資也比擴大民間消費和民營出口更為重要。

     擴大內需和增加出口對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自不必說。不過,從總體上擴大內需,畢竟受制于國際、國內的經濟、政治等許多因素以及一些難以預料的突發性事件。例如,內需的擴大受居民支付能力和購買欲望的制約,進而受可支配收入、收入預期和支出預期的制約。同樣,出口的增長也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國際市場供求變化、匯率波動和非關稅貿易壁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正是從這個角度上說,充分動員長三角區內豐裕的民間資本和積極引進外資,可以使地方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民間投資的潛能可以用“巨大”來形容。僅從2002年末長三角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的情況看,浙江省為5233.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970.4億元,增22.8%;江蘇省為6701.2億元,比上年增20.8%;上海市為4915.54億元,當年新增1020.48億元,增26.2%。均大大高于全國17.1%的平均增長幅度,且三省市合計在該年全國9.4萬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中占到17.9%。如果加上手持現金、企業存款余額等,則長三角民間資本的總量更為可觀。

     據估計,浙江1999年全省民間資本總量為5650億元,2000年為6000億元,2002年達8300億元。據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最新的測算,“十五”期間,浙江全省民間資本形成能力可達到9300億元,這將為民間投資的繼續快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這是怎樣的可資利用的巨富!

     民資總動員:

     缺的不是資本,而是環境

     長三角新一輪經濟增長,缺的不是民間資本,而是資本運作的良好環境與發展空間。作為投資軟環境的重要構建者和維護者,政府制定的“游戲規則”對于民間投資的發展至關重要。而其中關鍵,在于“擴展空間”與“平整場地”

     變“與民爭利”為“讓利與民”

     從目前來看,民間投資已在一般競爭性行業和領域中取得長足的進展,并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建筑業,而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領域、第三產業的許多部門中,民資仍然“舉步維艱”。即便是國家法律和政策沒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一些領域和行業,民營企業的進入和發展也存在著不公平競爭。

     毫無疑問,按照效率的原則,進一步打破壟斷、開放市場、清除障礙,并在競爭中實現產業分工和產業布局,是動員并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關鍵所在。

     我們的觀點是,凡有一定贏利能力的部門、行業、基礎設施和社會發展項目,均應納入市場化運作的軌道,鼓勵民間投資有序地進入;凡已經或準備向外資開放的領域,都應首先取消對國內民間投資的限制。不要“與民爭利”,而要“讓利與民”。

     首先,要重新認識和界定壟斷經營的行業和范圍。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項目方面,以往一直規定對民間投資進行限制的一些領域,現在看來也需要具體分析。那些原本認為必須壟斷經營的,諸如航空、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鐵路、公交、電信和醫療等所謂“自然壟斷”部門,現在看來,除一些獨占性很強的管網設施和核心業務,或者仍需政府壟斷經營、或者仍需公共政策調節之外,都可以向民營經濟開放,讓民間投資進入,實行競爭性經營。

     至于民間投資的流動方向以及產業選擇,最終的決定力量還是市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吸納民間投資,國企的進一步改組、改造和國資在不同行業間的有效“進退”,實在難以想象。因此,引導民間投資進軍基礎設施和社會發展領域,或通過收購兼并等進入國有經濟的“退出”領域,將是長三角三省市動員和利用民間投資的重要環節。

     創造民資新舞臺

     近年來,浙江“吉利造車”、“均瑤包天”和“民資造橋”等一系列現象已表明,民間投資正在努力進軍新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它們正由一般制造業向更多行業和領域拓展和延伸,日益形成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投資收益穩定的交通、通信、能源和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全可以成為長三角民間資本的新舞臺。

     長三角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必須由一大批這樣的以民資為主或民資參與的投資項目來予以支撐。

     那么,如何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呢?我們提出四項對策。

     其一,繼續放寬民間投資的準入限制。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理應在市場準入問題上走在全國前列。投資額大、回收期長的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也可以通過項目分割的方式組織實施,或適當延長項目特許經營權期限。

     其二,著力降低市場準入成本。投資項目的搜尋成本,立項、審批的時間成本,跨區域投融資的機會成本都還較高。要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特別要打破行政分割局面,統一長三角的戶籍制度、就業制度、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醫療教育制度等,統一投融資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逐步提供一體化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其三,盡快建立和完善民間投資的支持系統。要加大國有商業銀行對非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小非國有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并探索發展民間金融市場和非國有金融機構。對由此出現的一些問題,應逐步規范,不可因噎廢食。

     其四,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通過投資形成新的增長點。如電力建設,民營銀行,高新技術產業,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等領域。(葛立成、解力平: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宗和:杭州商學院教授)

    

     人民網-華東新聞 2003年10月15日

來源: 人民網-華東新聞

相關文章:
長三角珠三角爭搶速度 滬寧高速鐵路半年后開工
長三角新格局已漸次顯露 上海確立核心城市地位
珠三角、長三角、東北 角逐世界加工業的轉移
“后花園”概念淡出 長三角城市關系發生新變化
聚焦長三角:產業集群——長三角產業競爭新走向
蘇滬浙簽署協議 長三角中小企業將可自由流動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