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徐冠華:中國科技發展的回顧和幾點建議

發布時間:2019-12-24 11:55:12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徐冠華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 新中國,科技事業,科技強國,自主創新,人才,科普

加強基礎研究,建立可年度考核的國家財政固定增長機制

明確基礎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6?世紀起,科學精神和知識傳播,使歐洲的科學研究和創新不限于經院式的研究模式,個人興趣驅動的研究比比皆是,形成了自然科學百花齊放的局面。自?20?世紀初以來,生產、技術、科學相互作用機制出現了新的變化。科學理論往往更多地走在技術和生產的前面,為技術、生產的發展開辟著各種可能的途徑。據統計,現代技術革命的成果約有?90%?源于基礎研究及其他原始性創新。特別是在全球化新形勢下,基于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的突破和伴隨而來的新產業的誕生將對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發生重大影響。只有立足于本國的科研力量加強原始性創新,并最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全球化創新格局中強化競爭優勢,在落后領域迎頭趕上。

全面認識我國基礎研究的進展與不足之處。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增加,2018?年達到?1?118?億元人民幣,增速顯著高于美、英、德、法、日等國。同時我國科技論文產出數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17?年我國發表論文?32?萬篇,居世界第?2?位。2008—2018?的?10?年段,我國論文被引用總次數也居世界第?2?位。這是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基礎研究的質量還有待提高。例如,論文雖多,高影響力論文占比低,篇均被引用次數僅?10?次,居世界第?16?位,顯著低于美、英、德、法等第一梯隊國家;在三大國際標準組織(ISO、IEC、ITU)中的標準必要專利擁有量排在世界第?11?位,該數量僅為美國的?4%。特別是,我國基礎研究在?R&D?活動中比例也嚴重失衡,2018?年我國僅為?5.7%,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大國的?15%—25%?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為此,應建立財政支持基礎研究可年度考核的固定增長機制,以及引導有條件的地方、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投入的政策和機制,確保基礎研究獲得長期穩定支持。力爭在?5—10?年內,使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尊重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不同規律。經濟活動主要著眼于當前的發展,目標明確,短時間就要發揮作用,一次失敗就可能被淘汰出局。科學技術是人類對自然和自然規律的探索,突出特點是不確定性。經過了大量的探索和失敗以后才能獲得成功,每一個成功者的后面,都有眾多的失敗者。推動科技和經濟的結合,首先要充分認識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的不確定性,不能要求項目都要成功,也不能要求項目都要立竿見影地解決市場應用問題。這就要求從根本上改革科技計劃管理思維和管理體制。基礎研究要注重積累,把穩定支持放在突出位置,不能都是?3—5?年換一個項目,調整一次方向。從這一點出發,中國科技管理改革,一是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二是改變科技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

堅持國家需求和問題導向,突出原始創新。美國國會要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審查項目時必須考慮項目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從國家經濟競爭力、人民健康、STEM人才培養、公眾科學素養與科學參與、與產業界合作、國防和科學事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要求。這是發達國家比較通用的做法,重在發揮基礎科學研究提供解決重大實際問題方案的基礎作用。因此,不僅要重視純基礎研究,不斷開辟新方向、新領域,也應關注應用基礎研究,特別是關系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民生需求的問題。

把發現、培養、穩定尖子人才作為基礎研究第一戰略任務。尖子人才在基礎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并且尖子人才問題具有空前的緊迫性。培養尖子人才,需著重突出?3?個重點:① 把發現、培養和穩定青年尖子人才作為首要工作。基礎研究管理應當把發現和培養一流的研究人才作為第一目標,避免再出現“國際先進水平成果的項目做完了,參加項目的博士基本都出國了”的青年人才流失現象。② 關注“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的現象。由于基礎研究所特有的不確定性和非共識性,選題的多樣性、發散性是必然的,應當關注尊重自由選題。要給前沿探索的人減負、減壓,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科學研究上。③ 注重從小單位、小人物和小項目中發現培養尖子人才。據有關資料分析,20?世紀中后期,美國基礎研究中的重大科學成就,?75%?來自不為人們所普遍關注的小項目,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也大都來自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這不單是一種現象,而且有可能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在科技項目的支持中,要使那些有獨立思考、獨創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進入我們的視野。幾萬元、十幾萬元的支持經費,有可能使他們步入科學殿堂,孕育出偉大的科學家。

以最大的決心組織、參與和實施國際重大科技合作計劃。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學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許多科學問題的范圍、規模、復雜性不斷擴大,已遠遠超出單一國家的承受能力,使國際大科學合作成為一種必然。因此,主持或參加大科學國際合作計劃,不僅能在合作中獲得技術、知識產權,而且還能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和感情。現代科技發展史證明,在大科學工程實施和發展中,常常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產物,甚至會有重大原創性成果和思想的迸發,這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內在規律。因此,參加重大國際科學計劃、科學工程,參與的過程和其結果同樣重要。

把握住世界科學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的歷史機遇。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的發生和科學技術活動的地理分布密切相關。16?世紀以來,世界科學中心經歷了從意大利,依次到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的轉移。這些國家都出現了一些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重大突破和大科學家,它們保持世界科學中心地位的周期短則?60—70?年,長則?100?年以上。當今,美國仍然是世界重要的科學中心,但世界已然處于新一輪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全球科技創新力量開始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散。未來?20—30?年內,北美、東亞、歐盟?3?個世界科技中心將鼎足而立,主導全球創新格局。中國正處于東亞,雖然還有日本、印度、新加坡等競爭,但我們極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重要科學中心。這需要我們抓住機遇,積極參與科技資源和優秀人才的全球化競爭,努力實現基礎研究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在下一輪科技革命中取得先機。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