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風波使之成為“眾矢之的”,但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失敗的諸多案例中,總會看到“對產品風險了解不全面”這樣的經驗之談。那么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哪些風險?概括來說,最常見的理財產品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銷售風險4大類風險。
“零收益”禍首———市場風險
指當市場價格出現不利的變化而導致的風險,這也是理財產品面臨的最常見的風險。比如說2007年初很多銀行推出了掛鉤海外市場績優股票的看漲期權結構性理財產品,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和持續惡化,全球資本市場遭受重創,導致這些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不佳。比如今年年初多家銀行出現的零收益理財產品,多數就是因為這個市場風險。
外匯市場波動———匯率風險
指匯率波動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對于外匯理財產品和投資海外市場的理財產品來說將影響最終的收益率。2007年QDII系列產品火爆發行后整體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目前大多數QDII產品凈值都跌破1元,這當中除了市場風險外被大多數投資者所忽視的正是匯率風險。
夸大收益———銷售風險
此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多少存在不實或夸大宣傳、以模擬收益替代預期收益、隱瞞市場重大變化等問題,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對投資者的誤導和不當銷售。目前銀監會正在加力整頓這些行為,要求銀行將風險盡量傳遞給投資者。
連續加息———利率風險
指因利率的波動而帶來的損失風險,一般來說,在理財期限內,如果市場利率上升,產品的收益率不隨市場利率上升而提高。2007年3月18日開始,央行已經先后6次加息,加息后基準利率可能比投資者首次加息之前購買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收益更高。因此在快速加息周期里,投資者更宜選擇一些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目前,一些銀行已經推出了短則30天、50天的超短期理財產品。(記者 蘇曼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