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推動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
開放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推出200條政策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運行,開展“證照分離”和集報集繳通關改革,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注冊企業達到1.4萬戶。中德裝備園成為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園區,中德開、中德發正式運營,落地項目171個。沈陽港重組工作有序推進。口岸功能不斷完善,進口商品指定口岸增加到4類。
對外經貿合作不斷擴大。舉辦正和島全球創新大集、中國沈陽投資與貿易對接會等經貿洽談活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等會展活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4.1%,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2.8%。推行進口直通、出口直放政策,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15.9%。引導企業入駐境外合作園區,全市對外投資實現3.6億美元。
區域合作呈現新局面。積極落實沈陽經濟區發展戰略,與鞍山、撫順、本溪、遼陽簽署共同行動計劃。建立京沈對口合作機制,舉辦高層會商、投資洽談、展會推介、人才交流等活動百余項,推進京東商城、聯東U谷、清華啟迪、北京二商等合作項目139個。同時,與江蘇、廈門、深圳、延安等省市達成合作項目107個。
(六)推動城市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堅持精準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實施“治改提創”工程,促進城市內涵式發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地鐵2號線北延線投入試運行,4、9、10號線建設順利實施。南北快速干道、北一路高架橋等快速路工程竣工通車,王家灣、云龍湖大橋以及五愛、富民互通立交投入使用,改造交通堵點18處,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實施“一河兩岸”提升工程,郎朗鋼琴廣場、云飏閣、國際馬拉松賽道等市民休閑設施建成開放。我市老城區第一條綜合管廊投入使用。
著力補齊城市運行短板。統籌實施老舊管網改造,完成供水內網1048公里、燃氣管網197公里、供熱管網250.1公里。實施26項電力工程,解決部分地區電網嚴重過載、用電緊張問題。老舊住宅電梯維修更新計劃全面完成,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以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農貿市場、“八小”行業為重點開展集中整治,市容環境進一步改善。公交都市加快建設,公交分擔率和乘車舒適度不斷提高。
大力改善生態環境。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取得顯著成效。實施科學治霾、精準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建立監測監控網絡、污染源解析系統和應急響應體系,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散煤、揚塵、秸稈焚燒管控治理,拆除燃煤鍋爐1115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3.14萬輛,完成型煤替代6197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6天,各項指標均創下2013年國家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好水平。建立河長制,啟動“一河一策”治理管護試點。強化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大辛垃圾場滲瀝液處置項目投入試運行,全市30個垃圾村全部完成整改。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我市成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
(七)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財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達到84.3%,人民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力度。城鎮新增就業9.7萬人,登記失業率3.12%。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1.4%和17.3%,醫保實現全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新建20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社區日間照料站,新增養老床位4184張。針對低保人員、特困供養人員、孤兒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醫療、采暖等專項救助實現全覆蓋,落實了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幫扶措施。完成棚戶區改造1.2萬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805戶。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貧困村全部銷號,康平縣甩掉了貧困縣帽子。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3500個,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0所,彈性離校制度榮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高中教育優質化建設、職業教育雙元制改革、市屬高校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果。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實施,醫聯體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完成20萬戶“問計于民”食品安全問題調查,食品藥品監管得到加強。實施沈陽故宮、帥府舞廳等文化遺產保護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市少兒圖書館新館一期、市老年人大學等場館設施投入使用。沈陽國際馬拉松、首屆市民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成功舉辦。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成立協商自治組織3000余個,新登記社會組織375個,社會治理重心加快向基層下沉。深化信訪制度改革,完善專項資金體系,“融冰行動”百日攻堅成效明顯,十九大安保維穩實現“六個為零”。平安沈陽建設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改革發展、警務改革和公安基層基礎建設不斷加強,防范各類風險隱患能力得到提升,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