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國務院公告:5月19日-21日為全國哀悼日 -長期持有中國優質企業是最好選擇 4月投融資:創投火熱 IPO最低 -地震短期將波及糧食、生豬供應 中國石油保障抗震救災油品供應 -國內外利差致跨國套利目標直指中國 中國經濟增長明年減至8%? -交通運輸部:災后重建已開始提上日程 抗擊心理余震起碼要八年 -維護股市穩定 支援抗震救災 哪些川股遭重創 下周股市如何走? -水庫決堤謠言散播 上萬軍民向高地撤離 已制訂堰塞湖泄洪方案 -武漢東湖現大面積綠色漂浮物 環保部排查污染源 災區水源可飲用 -汶川大震影響未定 央行"雙防"首松動 波及金融 防經濟次生災害 -兩位英國游客:地震中看到的友誼和愛 德游客:向中國人民致敬!
京滬浙等9省市和35家國有文化單位文化體改試點進程回顧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8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依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戰略目標,提出了文化生產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發展文化產業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文化發展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的論斷,提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不同特點分類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建立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市場經濟相適應,“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事業文化單位依法運行”的新型文化體制,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我國文化市場的發展和繁榮。2003年6月,中央召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決定選擇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深圳、麗江、重慶、西安、沈陽9個省、市和35家國有文化單位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一些省、市也相繼選擇了若干地區和國有文化單位進行改革試點,但不享受國家試點地區的政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序幕由此正式拉開。

一、在開放文化市場投資準入門檻、發展民營和混合文化市場主體、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03年6月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以來,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有關部門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對非公有制資本開放了演出、報刊和出版發行、影視節目制作與發行、影院建設與經營、非新聞類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等投資領域。2005年3月,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4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明確和規范了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若干領域的界限。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外商投資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同時保障我國的文化安全,同年8月,文化部等五部委發布了《關于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干意見》,對外資進入我國文化市場的范圍和持股比例也進行了規范。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調動了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積極性,據文化部提供的數據,在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中,非公資本創造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已占到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業人數占到三分之二,由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拍攝的電影占總產量的80%以上。以公有制為主體、社會資本和外資廣泛參與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促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健康和有序發展。

二、按照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行“分類指導”的改革方針,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重塑市場主體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

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分類改革要求和200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兩個規定的通知》精神,各試點地區積極推動演出、報刊和出版發行、印刷、廣電、廣告、影視節目制作與發行、影院建設與經營等文化行業的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進行產業化運營。到2006年底,全國已有111家出版社、11家國有電影制片廠、23家電影公司、29家省市文藝院團完成轉企改制,同時借鑒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普遍推行了崗位責任制、上崗競爭制、效益工資制、資產經營目標制等。其中,一些已經完成轉企的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還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試點,如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以其部分經營性出版發行業務為主體,吸收相關國有和民營資本,組建了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成立的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吸收了10%的民營資本投資,在業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三、國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進行改革探索和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取得了積極進展

按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分類改革要求,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上海畫院、重慶紅巖連線等文化事業試點單位,在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試點地區普遍增加了對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投入,深圳、杭州、北京等地還進行了公共文化產品面向社會實行政府采購、政府補貼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4月,國務院頒發《關于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10月,在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了“要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要求。國家廣電總局明確提出要構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并確定2005年為“對農服務年”,基本實現農村邊遠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實施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兩館建設項目,從2002年到2005年4年間,國家財政投入48億元,對全國1078個有館無舍或設施落后的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解決縣級兩館設施空白點和設施落后問題,為改善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落后狀態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省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先行試點地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省、地、縣和鄉鎮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四、文化市場流通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

按照試點工作的要求,為培育市場流通主體,破除長期以來我國文化市場存在的國有經濟壟斷、政府管理條塊分割的弊端,促進文化資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形成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公平競爭的統一、開放、有序的文化市場,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各試點地區在對民營和外資開放市場準入門檻的同時,積極推動文化市場流通體系改革,著力發展連鎖、物流等新型文化流通組織業態。以新聞出版行業為例,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新華書店已基本完成組建企業集團和轉企改制的工作。全國性的連鎖經營企業已達29家,23個省級新華書店實現了省內或跨省市連鎖經營,全國建成10萬平方米以上圖書物流中心5個,年贏利水平千萬元以上的有10個,全國性的民營連鎖經營企業8家,民營發行網點達10萬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或外商投資書報刊發行企業40多家,一批網絡發行企業快速成長。與此同時,國家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等國務院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合作,先后創辦深圳國際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交易博覽會,東北、中部、西部三個區域性的文化產業博覽會,形成集文化產品交易博覽、論壇、版權交易和投融資于一體的大型文化產品流通和要素配置的平臺。此外,北京書市、上海國際電影節、杭州國際動漫節、廣州國際音像博覽會、成都廣播影視博覽會等大型專業化的文化產品交易平臺也各具特色。對于發展和完善我國的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文化經濟政策不斷完善,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探索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要實現轉企改制,人員身份轉換和歷史債務、壞帳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幫助解決,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同時,文化產品的創新、生產和傳播不同于一般物質產品,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場失靈的“意義內容的公共性”,因而同樣需要政府在財稅政策方面給予扶持。試點以來,中央和國務院各主管部門、綜合部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改革試點和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一是稅收優惠政策。試點地區轉企改制企業給予3年的所得稅免稅政策,全國新聞出版單位享受所得稅免稅政策期限延長到2008年,試點地區新開辦文化企業給予3年所得稅免稅的優惠政策,文化產品出口給予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等;二是財政支持政策。國家財政相繼出資設立了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優秀劇(節)目創作演出專項資金、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電影精品專項資金、出版發展專項資金等,以增量投資的方式強化對公共文化事業和原創精品文化產品的支持力度。通過與國家發改委、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實施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華再造善本工程、清史編纂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推動了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公共文化建設,以及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內容建設,同時也促進了國家財政的公共化進程和投資機制的轉變;三是探索市場化的文化投融資機制。江蘇省以財政增量投資2億元設立了文化產業投資公司,探索以國有資本為主體,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打造混合經濟結構的文化市場戰略投資者,促進文化產業快速成長的途徑和方式。上海市投入財政資金5億元,對原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的運行機制和資助方式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改革,形成了“政府委托投資、專家管理、管辦分離、面向全社會資助”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成為我國第一家比較規范的區域性文化基金會。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在改制中嘗試利用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出讓49%的國有資產,吸收社會資本投資參股,以16億元的國有凈資產實現了348億元轉讓收入,使國有資產大幅度增值。2006年,該企業在改制為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通過買殼上市,在探索文化產業如利用何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六、政府文化行政管理和市場監管體制改革開始啟動,文化立法工作逐步加強

為適應文化產業融合化的發展趨勢,試點地區嘗試將文化、新聞出版、廣電三個政府主管部門合并辦公,綜合行使文化管理職能。同時將工商、稅務和各文化部門的執法隊伍整合為綜合執法機構。這兩項措施,為解決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政出多門、職能交叉、條塊分割,以及市場監管中的“越位”和“缺位”問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未來國家和省級政府文化行政管理和市場監管體制的改革積累了經驗。與此同時,經修訂后的《著作權法》《電影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理》等一系列法規和部門規章的頒布,推動了我國文化立法工作的進程,使我國文化管理逐步進入法制化的軌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新階段改革的起點與趨勢——2008'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溫家寶: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完善文化產業政策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四方面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孫家正: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三年取得五方面成效
中央部署力推文化體制改革 由試點走向全面鋪開
全球化的緊迫形勢 中央力推文化體制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意見
《人民日報》:充分認識文化體制改革重要緊迫性
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開 公共服務缺位抑制消費
經兩年試點 2006年文化體制改革將在全國推開
充分認識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
中國正在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政策進一步明晰
圖片新聞:
汶川大地震救援中五大精銳“武器”
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景區地震中遭受重大損失[組圖]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全球糧食危機與中國對策/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聚焦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現代化報告—國際現代化 / 生態現代化 / 社會現代化 /科學發展報告
· 中國社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 中國環境統計數據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