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政府認為,就業是民生之本,并一直在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資金支持保障體系,但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存在各種問題。
勞動力供求的矛盾突出。“十一五”時期,城鎮新增勞動力供給約5000萬人,而勞動力就業崗位需求預計只能新增4000萬個左右,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000萬左右 。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體制轉軌時期遺留的國有、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尚未全部解決,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過程還會有工人下崗,再就業的任務還很艱巨。
公共就業服務不足,職業教育、培訓與就業再就業的需求不相適應。技工學校的數量明顯不足。他們無法滿足求職人員和再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需求。進一步完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強就業前培訓、在職職工培訓以及對進城就業農村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等十分迫切。根據零點調查公司2006年對公共就業服務滿意度的調查,近一半的被調查者(48.5%)認為,在他們所在的地區找不到能為他們介紹工作或提供就業信息的機構;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所在地區的就業培訓太少;約25%的被調查者對他們接受的就業培訓不滿意。
公共就業服務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根據零點調查公司的調查,與城鎮相比,農村地區就業信息、就業培訓和就業機會的缺乏程度更加嚴重。超過2/3的被調查農民指出,他們所在的地區沒有任何就業服務機構,接近2/3的被調查農民認為,農村的就業培訓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這次調查表明,城市藍領勞動者和下崗工人,農村農業勞動者、農民工和失業工人享受的就業服務最少,他們對公共就業服務的平均滿意度在38.6%-53%之間。
公共就業服務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中國公共就業服務的另一個問題是,在有些公共就業服務資源豐富、服務質量很高的地區,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利用不充分。例如,上海和天津擁有一流的公共就業服務資源,但利用率不高。原因之一是,人們總是在通過所有親戚朋友尋找工作失敗之后才想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把公共服務資源看成迫不得已情況下才利用的最后渠道。其次,人們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知之甚少,更不知道怎樣利用。另外,有些就業服務機構收費太高,使很多求職者望而卻步。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基本社會保障、公共就業服務等方面加大了供給力度。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社會建設相對滯后,中國的基本公共服務仍然面臨著水平較低、覆蓋面不寬、投入不足、供給不均衡等突出問題。這既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矛盾,也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建設滯后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