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兩岸已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合作探勘與開發方面展開計劃,在合作探采油氣方面,雙方主要合作企業就是大陸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簡稱中海油)與臺灣的“中國石油公司”(CPC)。兩岸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新華網7月17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發表文章題為《兩岸關系下一個突破:石油合作》的文章,摘要如下:
臺灣與大陸開展海空直航,以及擴大大陸觀光客赴臺的措施,理所當然吸引了全世界注目并給予好評。不過,目前臺海兩岸透過審慎但基于善意合作推動的這些重要措施,可能只是臺灣新領導人馬英九總統當選后,兩岸加強整合的第一階段而已。
第二階段將涉及執行雙方政府背書的機構共同推動的重大工業計劃,必定會更具挑戰性。其實這個階段也啟動了,只是未大張旗鼓而已。
合作計劃早已有之
雖然目前外界焦點幾乎都擺在航運和觀光方面令人振奮的進展,但兩岸已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合作探勘與開發方面展開雄心勃勃的計劃,目標不僅設定在臺灣海峽,也擴及世界其它地區。鑒于石油價格飆漲,以及雙方需求不斷擴張,這種合作存在明顯的經濟邏輯。其政治意義也不應被低估,而合作探采油氣方面,雙方主要合作企業就是,大陸的“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簡稱中海油)與臺灣的“中國石油公司”(CPC)。
事實上,中海油與中油早自1994年起就默默地在嘗試合作。在完成一項初步調查后,雙方于2002年簽署“臺潮”(指臺南和大陸潮州之間海域)油礦探勘合約。不過在2005年鉆掘一口試油井后,活動便告中止,多半因為陳水扁政府與大陸之間關系日益惡化所致。由于類似原因,一項探勘臺海南日島盆地的合作草約也遭擱置了6年,未獲得陳水扁時代的陸委會批準。
馬英九3月當選后即恢復這些合作活動。4月中旬,中油董事長潘文炎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與中海油及其它大陸石油公司舉行商談。上個月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訪問北京,明白顯示陸委會在換上新領導層后,已授權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云林討論油氣合作探勘計劃。他們的最后公報簡短而審慎地提及油氣合作計劃,足以讓關注能源與政治問題的學者注意到,這一議題的細節應很快會在后續會談中討論。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林成蔚向媒體表示,馬政府將與大陸合作探勘石油以及兩會互設辦事處之事提上兩岸交流議程,大出民進黨所料。
諸多問題困擾兩岸
除了海上鉆油會面臨的一般技術和經費問題外,兩岸的合作計劃也必須解決若干特殊問題。其中最敏感的是國際法問題。
長久以來,“一個中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等錯綜復雜的難題始終困擾著兩岸交往,北京方面一直試圖避免實行任何可能會賦予“臺灣當局”合法性的行動,而臺北方面則竭盡所能要透過對外互動爭取更多的外交承認。雖然中海油與中油之間的合作細節迄未公布,但雙方顯然對這兩個法人實體之間的接觸(乃至已成立一家推動石油業務的合資公司)感到滿意,而未出現難堪的問題。
還有一個相關問題就是,雙方均宣稱對臺海握有管轄權。在最終解決這些爭執前,雙方基于務實目的,通常將其活動限于兩岸互相尊重的海峽中線靠己一方。雙方海上油氣合作計劃似乎旨在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共同探采油氣必然會跨過這條中線,不過,對此仍有更多的問題待厘清。
合作前景令人期待
另一個模糊但重要的問題是,中油曾在上世紀70年代初簽署合約,授權若干美國石油公司探采臺海的天然資源,未來各方要如何處理這些合約呢?這些合約從未被執行,因為美國政府擔心會招致中國大陸的激烈反應。為此,美國國務院每年都要求相關美國公司援引合約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打算等到兩岸關系獲得改善,確保不會有麻煩時才執行合約。媒體報道指稱,中國大陸公司可能已取得美國公司在這些合約中的權利,以便為其與中油合作鋪路。
其它問題則涉及到,中油與中海油或其它大陸石油公司在臺海以外推動合作的程度。據報道,雙方公司已針對遠至厄瓜多爾和澳大利亞的地點做過探油調查,而中油干部最近指出,在成功推動臺潮和南日島計劃后,雙方也將研究其它海外探油機會。若事情推展順利,或許北京甚至會考慮讓臺灣參加其與日本正逐步推進的計劃,共同開發東海油氣資源。
這種參與當然可以讓中海油與中油一起分攤投資風險。更重要的是,由于臺灣宣稱握有釣魚島及東海廣泛海域的“主權”,而這點與北京主張相似,因此一旦中油加入這項計劃,可能會給日本增添壓力,迫使其針對這些爭執達致可以讓“大中華”認為合理的解決方案。至少,也會成為兩岸逐步邁向政治和經濟整合的另一象征,而這應是北京樂見之事。當然,日本必定會密切關注臺灣與大陸之間的相關發展。
雖然關于這一議題的細節迄今仍欠缺透明化,但我們所知的發展已頗令人鼓舞,而且有一件事似乎十分清楚,馬英九很夠格帶領臺灣方面推動此事。因為30年前他在哈佛法學院發表博士論文時,就已著手研究東亞地區海上油礦所涉及的國際法問題,此后一直關注后續情勢的發展。當然,即便是他,也無法保證新的合作伙伴會找到可商業開采的油氣資源,而能否找到可商業開采的油氣資源,終究才是根本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