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4日電 在朝鮮發射導彈之后,日本顯得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為焦急,積極籌劃強化軍事實力。日本防衛省大臣浜田靖一表示:“日本將討論是否引進能夠用于偵察導彈的早期警戒衛星。”這樣一來,朝鮮發射導彈的行為事實上成為了日本發展成為軍事大國的借口。韓國《中央日報》發表漢陽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金慶敏的文章說,如果考察一下在過去的10年當中日本是如何強化自身的軍事實力的,就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這一點。現將原文摘要如下:
1998年朝鮮發射了“大浦洞1號”導彈。隨即日本宣布將構建第四代間諜衛星體系以及導彈防御系統。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日本像履行諾言一樣完成了這一目標。地球上空的日本第四代間諜衛星對朝鮮半島的情況了如指掌。日本的間諜衛星擁有最尖端的技術,由第二代光學衛星以及第二代雷達衛星組成,能夠分辨地面上大小為1米的物體。該間諜衛星能夠免于海洋以及陰云等天氣條件的干擾,24小時持續不斷地收集情報。預計在短時間內,日本間諜衛星的性能將進一步提高,能夠分辨大小為30厘米的物體。而美國最為尖端的衛星能夠分辨大小為10厘米的物體,由此可以推斷出日本間諜衛星的性能有多么高超。
日本能夠利用液體燃料火箭能夠將10噸重的人造衛星送入位于300千米上空。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國的火箭技術能夠將重達200千克的人造衛星送入300千米的低軌道,那么就可以認為該國的導彈可以打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今年2月,伊朗試射成功的人造衛星“希望號”的重量為27千克,而預計將于今年7月發射的由韓國“KSLV-1”型火箭搭載的衛星的重量大約為100千克。考慮到這些情況,日本的火箭發射技術可以說已經到達了世界最高水平。
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日本的火箭發射技術已經能夠與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并駕齊驅。其中,日本的固體燃料火箭M-V系列也能夠將1.5噸的衛星送入300千米上空的送入低軌道,因此該系列的火箭具有將導彈投向世界任意地點的實力。韓國的固體燃料火箭開發需要依靠美國,火箭的射程被限定在300千米以內,與日本的技術根本不能相提并論。與將人造衛星發射進入宇宙的商業火箭不同,導彈還需要重新回到地球表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研發出了能夠使火箭再次進入大氣圈的裝置“OREX”。也就是說,只要日本下定決心,任何時候日本都可以制造出洲際彈道導彈。
現在日本已經完全夠建起了導彈防御系統。日本擁有的6艘宙斯盾級艦艇上裝配有韓國相同級別的艦艇上所沒有的SM-3導彈,該導彈能夠攔截大氣圈外的物體。日本已經以東京為中心建立起了完備的導彈防御體系,能夠用PAC-3型導彈攔截進入大氣圈內的導彈。而駐扎在車力地區的駐日美軍還擁有高頻率的“X-BAND”雷達。
那么日本的核武器實力如何呢?比較確定的說法是,日本能夠在6個月之內制造出核彈頭。首先位于日本青森縣六所村地區的鈾濃縮以及再處理工廠擁有鈾235噸以及钚239噸。這些原料是制造核彈頭所必需的。由于日本擁有世界一流的起爆裝置制造技術,因此如果不是口徑15厘米的大炮上的小型核彈頭,而是搭載在彈道導彈以及巡航導彈上的話,日本無論何時都可以造出核武器。
日本強化軍事實力有兩大特點。第一,日本擁有一流的技術能力,能夠隨時保護本國的安全。日本完全擁有制造F-15戰斗機的水平;日本還曾經投入兩倍左右的資金,研究獨立制造PAC-3型導彈的技術;在核武器開發以及洲際彈道導彈的開發方面,日本同樣擁有驚人的潛在的技術實力。第二,日本總是會打出“和平”的旗號。在核武器開發方面,日本宣稱將堅持“無核三原則”。在宇宙技術開發方面則聲稱將信守“和平利用原則”。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