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遲福林暢談下一輪中國改革/實錄

2011年10月21日17:1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遲福林 中國 改革

中國改革研究院成立于1991年,建院20年來,以其相對獨立的觀點為中國改革建言獻智,中改院院長遲福林在中改院建院20周年之際做客“中國訪談”,暢談下一輪中國改革。

 

中國改革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中國網 董德

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本期節目。再過幾天,也就是11月1日,中國改革研究院將迎來它20歲生日。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中國訪談的一位老朋友,來自于中國改革研究院的院長遲福林教授,遲教授,歡迎您作客“中國訪談”。

2011-10-21 15:26:17

遲福林: 我也很高興在中改院建院20周年前夕,再次來到中國網,和各位網民做一個交流,也是我很高興的一件事情。

2011-10-21 15:27:03

中國網: 沒幾天了,我先預祝中改院20歲生日快樂。中改院從1991年成立以來,走過了20年的歲月,當時成立中改院的初衷和背景是什么呢?

2011-10-21 15:27:46

遲福林: 我們是1991年11月1日成立的。用兩件事可以說明當時的背景,一是在我們成立之前一兩年,1989年的政治風波;二是我們成立以后的一年,是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這兩件事情連在一起,中改院正處在兩件事情的中間,在中國改革一個最關鍵的時期,中改院成立了。

當時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的主要領導和海南省政府的主要領導一拍即合:海南是大特區,中國的改革正需要一些研究機構來給國家出主意,給政府出主意。一拍即合,說在海南設立一個,而且設立的時候就提出來我們不要走原來傳統的老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辦院,所以當時就用改革的辦法,在中國準備設立的重大經濟特區辦一個全國性的改革研究院。

2011-10-21 15:28:02

中國網: 很多網友都參與到我們節目中,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他們都以為中改院是在北京,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在海南建設中改院?

2011-10-21 15:32:55

遲福林: 我到國外訪問的時候,很多外賓問我同一個問題:為什么你們這樣一個研究全國改革政策或者研究全國改革發展的一個政策咨詢機構要設在海南島呢?我說其實當時的考慮就是兩條:

第一,就是海南當時是一個比其它特區更特的一個大特區,這樣一個大特區的開放程度可能原來預計會比其它地區更大,更快一些,所以適合于搞改革發展政策研究。

第二,我說用改革的辦法辦院,改革的辦法辦院是干嗎呢?就是搞改革體制政策研究的一定要有客觀性,所以設在海南島,不在北京,使你能夠在機構相對獨立和改革研究的客觀性上,可能會比北京更好一些,更相對客觀一點。應該說這是兩個基本性的考慮,所以就設在了海南,而且中間有很多次說是不是要搬到北京,但是我一直說還是設在海南好。實踐證明,設在海南島對于今天發揮作用應該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個選擇還是對的。

2011-10-21 15:34:42

中國網: 中改院作為一個國家的智庫,已經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20年,其實這20年中我們國家經歷了不同的改革開放階段,在這樣一段形勢不同的時期中,中改院扮演著或者說充當著怎樣的角色呢?

2011-10-21 15:36:53

遲福林: 因為中改院一成立,我們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辦院,第二句話是以改革為己任,就是要把研究改革、推動改革作為自己的基本責任。應該說20年來,中改院的成長、發展過程是跟國家這樣一個改革發展進程相適應、相一致的。

這個月的13日,《人民日報》有將近半版對我的專訪,標題是《與改革同行》。我們搞改革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適應改革的發展需求,為改革的政策決策提供咨詢,為改革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論的支撐。所以在我們這20年來,應該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研究重點,我們在這里的行為都是和國家這樣一個過程相適應的。

比如說我們在90年代初期,研究的最大一個問題是什么,就是中國要不要發展市場經濟,中國怎么樣發展市場經濟。進入本世紀,尤其是2003年SARS危機以后面臨一個新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失衡的背景下政府怎么發揮作用?到了最近幾年,我們的社會階段性特征到底在哪里?突出矛盾在哪里?我們怎么樣來解決這些突出的矛盾?最近一兩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市場關系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到底要不要改?怎么改?我講這些就是中改院是適應了這樣一些改革發展形勢的需求、改革政策決策的需求來規定自己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從建院到現在,有國家相關各部委委托的課題,有地方政府委托的課題,但是總體上說都是自己給自己出題目,自己給自己壓擔子,什么時候研究什么問題,這個觀點怎么表述,這個問題怎么向上面提出建議,都是出自于我們大家的判斷。

2011-10-21 15:39:27

中國網: 從這種新的研究課題的不斷出現可以看出,我們的研究團隊一直沒有松懈,一直在創新,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這20年的改革中,面臨了機遇也有挑戰,就中改院來說,產出的這些成績和遇到的困難在這20年中又有哪些?

2011-10-21 15:43:54

遲福林: 一句話很難說,可以概括說我們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某些方面做出了自己應當做的一些努力和貢獻,但是在這樣的背后有付出,甚至也有委屈。因為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改革本身就是一個利益關系調整的過程,改革本身就是大家理念不斷發生變化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搞改革研究是有一定的復雜性的,甚至在某些特定的背景下還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我們自己要堅定改革的信念,我們堅定比如說現在大家說市場化改革,有人提出質疑了,但是從我們的改革研究來說,市場化的改革正是中國過去30多年保持經濟活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市場化的改革中有失誤,也有某些缺陷,但是這樣一個方向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我們得自己建立信念。

第二,在關鍵時候你敢不敢講話,怎么樣負責任,敢于客觀地表達意見?比如2003年SARS危機,暴露了經濟社會失衡的問題,我們就看到政府的責任嚴重不到位,經濟建設型政府的色彩太重,公共服務型的色彩太欠缺,不到位。這個時候,2003年7月12日,我們在北京王朝酒店舉行了一個研討會——“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座談會”。

當時很多人不贊成,說經濟建設型政府有什么不對?我們說中國正在進行市場化改革,而且社會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正是需要政府提供經濟性、社會性、制度性的公共服務,所以政府轉型成為我們整個改革當中最關鍵的要素。這樣一些建議得到了一些領導的贊同,也逐步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政府轉型”幾個字8年來已經成為大家的一個口頭禪。

2011-10-21 15:45:39

遲福林: 再比如,現在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沒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同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老百姓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30年大家要解決吃飯問題、生存性問題,現在要解決什么?解決大家的健康問題、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業問題、基本住房保障問題、環境問題等等,也就是說公共需求全面快速上漲,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就提出社會的突出矛盾是全社會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而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不到位,成了一個突出矛盾。所以,我們就大膽提出來。在這樣提出來以后,才有我們搞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進教育醫療,是在這樣一個判斷突出矛盾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我們是伴隨這樣一個過程,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研究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保持體制獨立性的同時堅持改革研究的客觀性,不是看誰需要不需要,不是看誰贊成不贊成,而是看這樣的一件事情同改革發展的趨勢是不是相適應,同社會的需求是不是相適應。我想這是一個改革研究機構最重要的事情。

2011-10-21 15:57:13

中國網: 我們學術領域的建樹和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在近兩三年中我們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2011-10-21 15:57:16

遲福林: 近兩三年,比如我們現在更關注的,第一,我們在09年的時候,國家發改委委托進行“十二五”規劃的研究。當時我們的主線是什么?我們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研究中明確提出以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十二五”改革,這樣一個建議。我想,這對國家“十二五”改革規劃的起草應當起了一定甚至某種重要的參考作用。

我們這兩年研究的,比如說以經濟轉型為重點的研究,對這個經濟轉型又做一個大判斷,處在什么階段,比如說提出歷史轉型的“十二五”;“十二五”這五年在中國到底處在一個什么位置上?我們說是具有歷史決定性的5年,這5年如果經濟轉型能夠初步有所突破,對于中國后10年、后20年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所以,我們這兩年說“十二五”經濟轉型。

經濟轉型我們又研究什么呢?比如說發展導向,到底經濟轉型的實質在哪里?我們提出“國富優先”走向“民富優先”。現在有些專家不贊成,甚至發表文章批評。但是我們過去的經濟增長方式確實具有“國富優先”的突出特征,比如說國家的財政稅收連續多少年都是25%-35%的增長,而同期的GDP大概只有9.7%-10%左右的增長,也就是說國家的生產能力快于老百姓消費能力的增長。這樣一個方式在當初,我們幾億人還處在貧困的狀態下,尋求把國家(經濟)總量做大,解決普遍貧窮問題,解決私人產品短缺問題,有歷史性作用。但是在今天,尤其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外部市場開始萎縮,靠什么拉動增長?靠老百姓的消費。老百姓的消費怎么來?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消費預期、消費環境,老百姓才有能力消費,敢于消費,所以“國富優先”走向“民富優先”是經濟轉型的導向性問題。

2011-10-21 15:59:14

遲福林: 第三,我們在這樣一個發展方式當中,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到底能走多遠?我們說在市場經濟的形成過程中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應該具有它特定的歷史作用,可是到了今天,企業成為市場主體了,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了,如果還堅持政府主導下的這樣一個增長方式,從地方層面上看,以做大GDP總量為目標,以土地批租為主要方式,以上重化工業項目為主要任務,行政干預,行政主導,這樣的事情我們怎樣能轉變發展方式呢?所以,這兩年我們發表最多的就是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需要改變,我們不是在政府主導下去有限發揮市場作用,而是在經濟生活領域、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作用的基礎上有效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也就是說這兩三年,我們所有的研究就集中到現在說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來,從經濟轉型到歷史轉型的“十二五”到發展導向,到政府作用,這個過程也是我們現在正在繼續深入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2011-10-21 16:08:57

中國網: 今天遲院長帶來了一本新書,叫做《直諫中國改革》,我們先說說這本書的書名,上面有一個詞語非常好,叫做“直諫”,“直諫”代表的是一種渠道的溝通。說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也是很多網友想了解一下中改院有這么多好的建議和研究成果,它和我們國家的一些職能機構的溝通也就是這種直諫的渠道是怎么樣的一個情況?

2011-10-21 16:11:59

遲福林: 我們在建院20年時編了《直諫中國改革》這本書,有建議篇、理論篇、咨詢篇。從建議篇來看,都是什么多少條,將近60萬字,把20年來主要給中央相關部委的建議梳理了一下,所以有人說遲福林、中改院也不是官,也不是大臣,卻成天上折子。

第一,我們所做的這些所謂的折子里對于決策的研究也好,咨詢也好,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有的甚至對決策發生了一些重要的影響。我舉幾個例子,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土地問題有一個副標題——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就是我們折子里的主題:關于賦予農民長期而保障土地使用權的若干建議,這個直接被中央所采納。再比如說我們提出的公司治理結構,在上個世紀1996年以后,也在中央起草重要文件時作為參考。拿最近來說,生存型階段向發展型階段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這都成了決策的一些重要的參考。所提的建議,有的已經成為決策的重要參考,有的被決策采納,有的在促進決策方面起了基礎性作用。

2011-10-21 16:13:00

遲福林: 第二,我們在形式上怎么辦。

1、通過我們的渠道奏折子,給中央相關部委直接遞上去,他們認為好的,可能遞給更重要的一些部委或者相關領導,有的就得到了批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機會多次參加國務院主要領導舉行的座談會,因為這些年我們國家在決策當中還很注意發揮智庫作用,尤其聽聽專家學者對一個階段一些重要問題的看法。比如“十一五”規劃,當時溫總理主持會議,我提了幾條建議,“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行政體制改革是改革的中堅和重點”,總理當場表態,這句話一定要寫進去,真的就寫進去了。我們原來的院長高尚全先生過去經常參加這樣的一些國務院的座談會,一有機會,直接跟領導談。

2、還有一些機會能夠當面向領導同志提出來。在參與改革政策咨詢方面這個路子還是比較寬的,因為我們在改革政策的決策過程當中還是給智庫留下了很多或者說一定的空間。

2011-10-21 16:18:46

中國網: 很好地詮釋了“直諫”這個詞語。

2011-10-21 16:21:40

遲福林: 直諫,一是往上遞,二是改革就要說真話,改革就要客觀獨立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這個直諫更多地表現為客觀、獨立地提出你的建議,發表你的意見。

2011-10-21 16:22:06

中國網: 我們政府也非常需要這樣的意見。說到《直諫中國》這本書,會發現很多有關土地改革的措施,當下一個熱點就是土地自由流轉,您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

2011-10-21 16:23:06

遲福林: 90年代初期我們院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就關注了土地問題,也進行了許多關于農村土地的調研。應該說土地問題既是中國農民的一個基本性問題,又是我們整個改革當中的一個焦點性問題。現在看,土地問題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年改革中需要盡快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比如土地問題不解決,地方政府的行為、土地財政就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土地問題不解決,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就很難去解決。當然土地問題對中國來講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我想現在主要的矛盾倒不是怎么去馬上解決它的自由流轉問題,它的前提是農民對土地的關系,比如說農民所謂的集體土地,農民對土地是一種債權關系還是物權關系?是簡單的承包關系還是具有一定的產權關系?物權關系就應該受到《物權法》保護。只有農民有了對土地的使用權,有了一定的產權關系,在法律承認他的物權性質,農民才能成為土地交換或者是土地市場的一個主體。否則主體不解決,這個市場將會出問題。這是第一,這是一個基本性的問題。

第二,現在地方政府征地,很多地方還不明確,比如要公益性,為了公共利益而征地。什么叫公共利益?怎么嚴格從法律上界定公共利益,防止各級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以公共名義來征用土地?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農村的土地問題,盡管我們在過去的30年的改革中積累了重要的經驗,到今天來看,我們還有一些基本性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農村土地在未來三五年當中,是農村整個改革當中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更涉及到農民的基本利益。

2011-10-21 16:23:28

中國網: 這是土地改革的問題。在《直諫中國》中還有一個計劃非常引人矚目,就是“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個計劃引起了廣泛討論。可以說這個提法也不是首次提出,但是它確實牽扯到很多人的一個基本收入,您對這個問題是怎么闡述的?

2011-10-21 16:26:01

遲福林: 兩年前,中改院提出了“關于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建議”。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呢?我們這三五年研究的主要問題是經濟轉型,中國的經濟轉型需要從“國富優先”的發展導向向“民富優先”的發展導向轉變。“民富優先”的發展從經濟增長目標來說,首先需要解決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我們要解決投資拉動還是消費拉動?

毫無疑問,在內外形勢變化的情況下,消費拉動是我們經濟增長的最基本的支撐和主要的內生動力。中央十分明確,擴大內需成為我們的主要戰略。消費主導的基礎在哪里?首先老百姓都有消費能力,如果老百姓沒有消費能力,我們這個消費主導就缺少一個基本的大前提,更何況過去30年的快速增長過程中,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長和GDP的增長還有一定的差距。

2011-10-21 16:26:56

中國網: 也就是說大家的工資總是趕不上GDP。

2011-10-21 16:28:48

遲福林: 現實生活中再加上通貨膨脹因素,老百姓就實際感受到物價漲了,工資雖然漲了,但是總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正是這個背景下,我們提出能不能解決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問題,是中國發展方式轉變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它既涉及到可持續增長的能力;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又涉及到我們增長的目的,就是要公平地、可持續地分配。現在很大的矛盾集中到收入分配的改革當中,所以在收入分配改革當中,我們計算未來5-10年,能不能使老百姓爭取在“十二五”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內使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能夠比如說實現成倍增長。我們算了一下,如果說跟GDP 9%左右同步,再加上最低工資制度、物價補貼、通貨膨脹因素應該保持在一定的幅度,5-8年有可能使收入分配實現成倍的增長。如果能做到這樣,我們所謂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才有了最重要的基礎,我們所說的解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才有了大前提。

正是這樣一個情況,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在不斷呼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需要盡快出臺,盡管我們在個稅改革上已經走了一小步,盡管今年的頭九個月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原來是3.3%、3.2%,今年變成了2.7%多一點,但是總體上看貧富差距還是比較突出的。

總體上看,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還是比較慢的,這取決于我們整個經濟轉型的實質性突破,就是說必須解決“民富優先”這樣一個發展導向。只有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才能進行財稅體制改革,包括一些綜合性、結構性的改革,我們才有可能把收入分配問題解決得好一點。如果就收入分配談收入分配,恐怕比較困難。

2011-10-21 16:29:00

中國網: 我國政府也一直在尋找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和導向,“民富優先”確實給政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建議。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針對“十二五”,我們已經提出了很多研究課題,到底有哪些有針對性的研究方向和課題,能在這里給大家梳理一下嗎?

2011-10-21 16:32:42

遲福林: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而且未來的兩三年,對于整個“十二五”目標的實現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十二五”(規劃當中),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得到了內外的高度評價,因為中國的經濟轉型不僅對中國的自身發展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這是一個全球關注的重點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現在正強調幾點:

第一,投資出口拉動型的增長要向消費拉動型增長轉變,所以在消費主導方面,我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第二,要實現消費主導就必須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往往偏重于投資,所以一定要改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效地發揮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的作用。

第三,“十二五”或者更長時間,我們應當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人說貧富差距現在這么大,怎么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說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就業等等公共服務領域至少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制度,至少在最低的層面全國應該有一個大致相當的最低標準,“十二五”就財力來說應該說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要促進這樣一件事情。

第四,收入分配改革,要盡快出臺,要破題。

第五,與此相關的財稅體制改革要盡快出臺。國有資本除了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它的重要作用以外更需要在公共產品供給上解決老百姓的基本住房保障,發揮它的作用。這些都是我關注的一些重點。

2011-10-21 16:33:20

中國網: 中改院為了慶祝20歲生日近期將舉辦一個大型論壇,這次論壇的主題并不是設定在總結20年的成績上,而是把“中等收入陷阱”設為論壇主題。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011-10-21 16:37:47

遲福林: 我們接觸到的許多城鄉居民都關心未來5年、10年我們會怎么樣?在學術界熱議的就是中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10000美元,能不能跨越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解決持續增長的問題。國際上關心什么?中國未來十年增長前景如何?對世界會帶來什么影響?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建院20年。我們需要適應這樣一個國內、國際的需求,探討中國未來5到10年的發展前景,這個前景基于什么話題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是內外關注中國5-10年或者更長一段時期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在這個下面又有一個副標題——未來10年的中國。我們想在自己20歲生日的時候舉辦這樣一個高層次、國內外關注的重大議題的討論會,如果能夠有所貢獻的話,那是我們建院20年最重要的行動,比其他的紀念更重要得多。這樣一個議題提出來,國內國外要去參會的特別多。這次參會的至少有300人左右,而且很多來自于國際組織,相關國家的代表及國內一些著名學者和相關官員也要參加。我相信這個研討會就當前一些重大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會對我們下一段如何走向公平、可持續這樣一個大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

2011-10-21 16:38:30

中國網: 我想這次論壇上,各位來賓對于論壇主題的各種意見和智力支持以及提供的觀點恰恰是給了中改院最好的一個生日禮物。

2011-10-21 16:45:00

遲福林: 是這樣的。

2011-10-21 16:46:16

中國網: 中改院對于二次改革的研究比較透徹,上次在我采訪您的時候,您對二次改革也進行了一個很詳盡的闡述。在二次改革后的30年中,您對于每隔10年將要達到的目標有怎樣的預期呢?

2011-10-21 16:46:24

遲福林: 我這次演講當中,也是我最近這一段時期不斷思考的,我做了這樣一個主題演講的題目,準備在本次國際論壇當中發表的一個演講,叫《走向公平、可持續——未來十年的中國追求》。中國要實現科學發展,要實現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目標,不是我們現在討論什么時候GDP總量超過美國,什么時候成為世界第一,而是考慮我們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能不能走向公平、可持續的發展路子。

我們不僅考慮如何做大總量,而且在一個經濟轉型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能實現公平、可持續的發展,比如說我們的經濟保持8%左右的增長,而且分配上比較公平,使得消費主導成為我們發展的主要動力,這樣我們再發展10年、20年,那個時候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這個路子選對了,所以未來我用了“公平、可持續——中國未來十年的主要追求”(這樣一個標題)。把這樣一個追求目標實現了,應該說該是改革發展研究、戰略研究、政策研究的最重大的課題。

2011-10-21 16:46:51

中國網: 不單要追求數字,而且要設定一個包括數字、其它等更全局的目標。

2011-10-21 16:49:23

遲福林: 所以說二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改變經濟結構來實現公平、可持續的增長,這是對新階段轉型改革的一個重大挑戰。

2011-10-21 16:49:40

中國網: 所以說中改院任重而道遠。

2011-10-21 16:49:57

遲福林: 我們有責任在這點上做一點自己的事情。

2011-10-21 16:50:15

中國網: 您對于未來中改院的發展方向有怎樣的一個打算?

2011-10-21 16:50:28

遲福林: 前不久,中央六中全會專門講了要“增強文化軟實力”。我想中國經濟總量這些年有了相當明顯的提高,但是在軟實力、軟科學方面還面臨著與此不相適應的問題。一個智庫尤其改革智庫,是國家發展軟實力中的一個重要的力量,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離不開智庫的作用。所以你問我,未來我們的目標就是應該努力建設一流的中國改革智庫,為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起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的責任,這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下一步的行動。

2011-10-21 16:50:40

中國網: 中改院迎來了它的20歲生日,您作為伴隨并領導著中改院發展的一位領導者,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更想聽聽您對于這20年工作的總結和對于中改院的未來的打算。

2011-10-21 16:51:54

遲福林: 過去20年,以改革為己任,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辦院可以說是我們的基本理念、基本實踐。未來中國的改革路子還很長,建設一流的中國改革智庫,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軟科學發展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為推動中國走向以公平、可持續的發展這樣一個二次轉型、二次改革做出重要的貢獻,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責任。

我們應當為此積極努力,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包括你們對各方面、對我們的希望,也無愧于我們改革開放這樣一個時代的要求。

2011-10-21 16:52:28

中國網: 再次感謝遲院長做客“中國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會!

(責編:孫紅娟 / 主持:齊凱 / 文字:韓琳 / 導播:周姍姍 / 攝像:董超 高聰)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