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1950年紐約國際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譯本《Art and Literature》,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第一本英文譯作。中新社發 張浩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中國官方再談文化“人民性”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在毛澤東所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的今天,中國官方再度暢談文化的“人民性”,并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找到的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22日以《文化“為人民”的歷史跨越》為題,回顧了從延安文藝座談會到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從70年前“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講話》,到70年后“一切進步的文化創作生產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的《決定》,這篇署名為“任仲平”的評論指出:“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找到的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則以《人民大眾:文藝創作永恒的“聚焦”》的長文,闡釋了中國文藝“為什么人”、“如何為”的問題。
經過70年發展,中國的文藝文化格局無疑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延安的“魯藝”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可否認,這其中的確也走過彎路,從“八億人民八個戲”的70年代,到如今眼花繚亂的極大豐富時代。
這當中的劇變正是源于十年前延續至今的文化體制改革:經過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劃分,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至今仍“在路上”……
2011年中國電影院票房達131億元,2009年中國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博物館、美術館的免費開放,在這些繁榮同時,另一些現象也不爭地存在著:今年4月,8部國產電影票房不到同期上映4部好萊塢影片的1/10,出版作品雖多但很多人還是抱怨沒有好書看,演出極大豐富但票價卻讓很多觀眾無力承擔……
對此,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紀念“講話”70周年的座談會上指出,中國目前正處在特殊的社會變革與轉型時期,突出的矛盾與問題會滲透到藝術領域,呈現為一系列結構性變化,使藝術公信度面臨新挑戰,并不斷被放大,受到人民高度關注。藝術家、藝術品、藝術團體、藝術批評、藝術評獎等的公眾信任,直接關系到整個藝術界的生命線。
在中國作家協會的同一主題的座談會上,文藝理論家雷達認為,近年來,文藝創作數量和質量存在較大反差,最大的問題是原創力的欠缺,“原創力只能從生活深處去汲取!”
他強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提升影響力,文藝創作需要與世界接軌,要求文藝工作者堅持講話提到的“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站在人類的高度,世界的角度,表達更廣闊的主題,“這同樣需要深入生活,文藝工作者不只是對中國、而且對世界要有更多的了解。”
王一川表示,今天的民眾常常在被宣傳的藝術品價值與自己實際體驗到的藝術品價值的鴻溝面前陷入抱憾、質疑乃至憤懣境地。因而,“提高藝術公信度也是人民對藝術界的殷切期盼?!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