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昨日透露,我國將在今年內完成國家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也將于明年“竣工”,在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后,國家將根據相應區域不同功能要求給予不同的財政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政策、人口政策、土地政策、環境政策和績效考核政策。
他介紹,我國將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按照目前規劃,國家級主體功能區將以縣為單位。”他還透露,此次對主體功能區的定位將不會涉及到行政區劃調整。
據悉,優化開發區域是指國土開發密度已經較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的區域;重點開發區域是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的區域;限制開發區域是指資源承載能力較弱、大規模集聚經濟和人口條件不夠好并關系到全國或較大區域范圍生態安全的區域;禁止開發區域是指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域。
他說,優化開發區域將發展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限制發展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土地政策方面,優化開發區域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規模的減少掛鉤,并與農村人口轉為城市人口的規模以及吸納其它區域人口的規模掛鉤。
分析人士稱,優化開發區域的發展要改變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模式,把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繼續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雖然目前還未公布優化開發區域的范圍,但是,根據對其定義,優化開發區域可能會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以及工業化大中城市。
此次劃分主體功能區將使一部分區域劃為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這將影響到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對此,規劃主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平衡地區間人均享有公共服務等差異。他介紹,國家將加大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管理的財政支持;并建立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行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開發地區對保護地區、受益地區對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
另外,從績效考核上看,對不同主體功能區域也將實行不同考核標準。他舉例說,對限制開發區域將實行生態保護和修復優先的績效評價,主要評價水質、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環保狀況和公共服務水平等,不去考核地區生產總值、投資和工業發展等指標。(周明)
如何認識中國主體功能區劃及其內涵特征
發改委解讀中國區域戰略轉型:四大功能區構想跳出地理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