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又取得了新進展。其中一個重要標志是,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新華社9月18日電)
具備一些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應知道,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實際上已不算新聞。如果認同世界銀行的劃分,即人均國民總收入(GNI)9361美元以上者為高收入國家,761~9360美元之間者為中等收入國家,760美元以下者為低收入國家,那么,2001年人均GNI就達到840美元的中國,可以說早就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何況這5年來,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又翻了近一番。不用說,這是近幾年尤其是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后,合乎邏輯的結果。
但是,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并不意味著中國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首先,即便中國現在的人均 GNI已超過1000美元,在761~9360美元這個區間里,仍然處于偏低水平。而按照另外一種劃分法,(即把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分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及高收入四組國家或地區),中國人均GNI僅居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地區)組之列,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再說,單憑人均GNI一項數據,也根本不足以綜合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全貌,因此,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樣的發展水平,要看它的“現代化綜合指數”,包括人口發展指標、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生活質量指標、教育水平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信息化程度指標、生態化程度指標等等。
中國這幾年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無疑也面臨著許多困難。譬如,人口太多且平均文化程度較低,國情非常復雜,東部、中部和西部各方面發展落差很大,極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信息閉塞,等等。這些情況,極大地制約了中國“現代化綜合指數”的提升。
在亞洲,韓國和新加坡的人均GNI都很高,均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早在2001年,新加坡的人均GNI就已高達22780美元,居世界前列。聯合國曾有意把新加坡列為發達國家,但該國官方卻表示,自己發展時間短,工業基礎不穩固,因此謹慎地把自己列為發展中國家。
另外,許多石油輸出國人均GNI都很高,但是它們經濟結構單一,經濟收入深受國際石油市場影響,經濟自主權備受限制,因此仍進入不了發達國家行列,哪怕它們有那樣的強烈愿望。
一方面,我們要看到這幾年來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績,看到居民生活隨著國家經濟總量的增加而同步改善的客觀現實,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只有這樣,才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沾沾自喜。(朱達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