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應投向五大方向
除需求放緩之外,通脹壓力亦如影隨形。未來既要保證糧價平穩,又要減小輸入性通脹的沖擊,還要適時實現資源價格改革,并積極扭轉生產力成本的扭曲現象,所以應對通脹的措施已經走在“平衡木”上,即物價過高需要強制壓低,而物價回調時將借機糾正資源價格,因此通脹難以在短期內回落。
祝寶良分析說,為應對通脹上升和需求放緩的疊加,美國在里根時代曾采用過供給學派政策,即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并減稅、放松對企業的管制,同時繼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當前,中國的經濟政策導向已同上述政策類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目前財政支出已經導向民生,剛性較強,實施大規模減稅的可操作性不強。
本世紀初,為幫助國內經濟克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曾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大型工業項目,但這也促使了國內產能過剩的形成。
祝寶良表示,吸取當年教訓,按照中央精神,當前的財政收入應集中投向農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改善民生、扶持中小企業五大方向。由于中國經濟未來20年內仍需靠房地產和汽車兩大產業拉動,財政資金投入到廉租房建設,將是可行的思路。汪時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