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等專家學者日前指出,目前我國通脹處于高位運行階段,央行應在堅持從緊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適時靈活進行貨幣信貸調控,不宜過早放松宏觀經濟政策。
過早“松貨幣”不足取
余永定認為,盡管未來一段時間CPI的上升速度可能會因基數和農產品價格回落等原因出現回落,但對通脹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觀經濟政策仍應把抑制通脹作為首要目標。如果中國能及時采取措施抑制通脹,經濟就不需要急剎車;如果過早放松宏觀經濟政策,通脹就可能反彈。最終不得不急剎車,損失則要大得多。必須看到,在這種情況下,為求抑制通脹,需要付出更大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代價。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余永定表示,在執行貨幣政策時也存在盡量使用市場手段的問題。除目前經常使用的貨幣工具之外,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盡快實現由控制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轉向控制銀行間短期拆借市場利率。通過改變銀行信貸成本,間接影響商業銀行行為。而信貸管制將導致金融資產配置的低效率,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治理通脹。
中小企業對信貸資金的“饑渴”以及“三農”信貸呼聲的高漲在從緊政策壓力下浮出水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認為,大家都對今年施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給予了密切關注。其實,前兩年施行的貨幣政策,盡管有“適度”二字,卻更為緊縮。比如,2007年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6次加息,從緊程度可見一斑。從信貸角度看,今年預期信貸規模是3.6萬億元,但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這一規模可能會擴展到4萬億元。從絕對量上看,貸款規模與去年相比并沒有減少,甚至今年1-7月份貸款新增額同比還增加了一到二千億元。
財政政策空間較大
財政政策應在穩定經濟、促進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余永定認為,由于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以及外部經濟體增速下滑等原因,我國出口形勢會更嚴峻,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這時,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大作用,以幫助經濟增長方式平穩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比如,采取減稅政策、增加對低收入者補貼、完善社會保險體系等舉措。盡管財政政策應發揮更大作用,但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依然超過10%、就業形勢良好的時候,出臺以抑制經濟減速為目標的財政刺激方案似乎為時過早。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潘向東認為,要刺激投資復蘇,財政稅收所起的作用要比信貸放松更為明顯。比如,對產業結構升級和需要扶植的產業的相關企業進行減稅,可以明顯改善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只有在財稅政策積極配合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投資才有望復蘇,放松的信貸才可能進入實體經濟。(記者 張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