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日電(羅威)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王文波8月時曾表示,1949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4元;2008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761元。2008年較之1949年,數字增長了108倍之多。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可以預計,如果中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中國完全有能力做到經濟增長每年在7%左右,那么在未來三十年,中國能夠全面實現工業化發展目標,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劉偉談到,1949年到1978年,中國不是市場經濟體制國家,所以這三十年的GDP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經濟發展狀況。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進行了市場化經濟改革,制度、統計方式逐步和國際接軌,所以這三十年GDP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極其深刻的經濟制度變化。
在談到中國的發展經驗時,劉偉指出,中國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無論是GDP的增長速度還是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都是空前的,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同時要看到,GDP增長的變化反映了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化。
劉偉特別強調,為什么國民經濟結構會從農業大國變為工業大國、第二、第三產業飛速地發展?這背后是技術在創新,技術創新背后是經濟制度在創新,經濟制度創新的背后是市場化改革的深入。
劉偉最后指出,可以預計,如果中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中國完全有能力做到經濟增長每年在7%左右,那么在未來三十年,中國能夠全面實現工業化發展目標,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