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糧食生產基地建設
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改變農村面貌。
第一節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著力把中部地區打造成為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基地。到2020年,力爭使中部地區糧食產量達到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五個糧食主產省重點通過加強以農田水利設施為基礎的田間工程建設,改進農業耕作方式,提升耕地質量,健全科技支撐與服務體系,提高糧食生產科技貢獻率,加快優良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完善糧食倉儲運輸設施,鞏固提升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地位。山西省要以晉中南產糧大縣為重點,推進抗旱水源、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廣應用高產栽培、節水灌溉等技術,充分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增強區域糧食供給能力。
加強糧食生產重大工程建設。調整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開發整理等現有專項資金投向,重點向產糧大縣傾斜。統籌實施骨干水利、基本農田、糧食科研創新、良種繁育和農技推廣、農業機械化、防災減災、農業環保、糧食倉儲物流等重大工程,按照田間設施齊備、服務體系健全、倉儲條件配套的要求,建設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執行耕地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制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要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穩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貢獻率。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和推廣。加強糧食作物有害生物監測防治。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集成、示范、推廣先進實用的高產栽培技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
構建現代糧食物流中心。建設一批糧食儲備和中轉物流設施,重點支持鄭州小麥物流節點和武漢、長沙、九江等稻谷物流節點建設。大力推進區域內散糧運輸,形成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的“四散化”糧食物流體系。推廣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支持農戶建設標準化儲糧裝具。
第二節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生產。穩定棉花播種面積,促進棉花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繼續支持長江中游“雙低”油菜帶建設,實現規?;?、標準化、優質化生產。因地制宜地發展水果、蔬菜、花卉、茶葉、蠶桑、苧麻等經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快品種更新換代。積極發展花生、芝麻、胡麻、油葵、小雜糧等作物生產。合理利用山區資源,培育以油茶、核桃為主的木本糧油產業。
加快發展畜牧水產業。加強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積極推行秸稈養畜和種草養畜。充分利用長江和淮河流域豐富的水域資源,建設現代漁業生產基地。積極發展湖泊、水庫等大水面生態養殖,科學發展稻田和庭院水產養殖,合理開發低洼地水產養殖。
專欄1:中部地區農產品優勢產區
——棉花優勢產區。豫東、豫北、晉南等黃河流域,江漢平原、洞庭湖、鄱陽湖、安徽沿江等長江流域棉花優勢產區。
——油菜優勢產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及河南信陽等長江中游“雙低”油菜優勢區。
——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包括山西晉南和晉中、河南西部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贛南-湘南、鄂西-湘西柑橘帶;湖南和江西油茶產區;山西和湖南核桃產區;安徽西部和南部、江西中北部、河南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茶葉產區;山西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蠶桑產區;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南南部和西北部煙葉產區。
第三節 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大力發展糧油、畜禽產品、水產品、果蔬及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強化質量和品牌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大型和特大型龍頭企業向優勢農副產品產區集聚,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業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第四節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加快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提高農民飲用水質量,支持聯村供水建設,積極扶持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逐步提高自來水普及率。加快解決地方病、傳染病多發地區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到2013年基本解決中部地區農村飲水安全的問題。
支持農村公路建設。按照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適的目標和要求,加快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提高農村交通網絡的覆蓋水平和通暢程度。到2015年,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達瀝青水泥路。
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繼續實施中西部農村電網完善工程,重點對農網薄弱地區進行改造。加快農村小水電代燃料建設。積極推進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2015年前解決無電地區居民用電問題。利用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積極發展生物質氣化、成型燃料等生物質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結合畜牧業發展和農村改廚、改廁、改圈,發展農村沼氣,建設規?;B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推動沼氣發電和集中供氣,完善沼氣工程技術支撐及服務體系。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合理安排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搞好村莊規劃和環境治理,加強村內道路、給排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著重解決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推進農村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工業品下鄉的力度,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積極推進“放心糧油”進農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