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前經濟局勢的企穩回升,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隱憂。中國經濟會出現“二次衰退”嗎?通貨膨脹會到來嗎?資產泡沫會破滅嗎?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接受本報采訪,就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發表了看法。
中國經濟不會“二次衰退”
問:當前國內外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出現“二次衰退”,甚至“崩潰”,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陳東琪: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不會“二次衰退”,更不會“崩潰”。
首先,從供給方面測算,今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達到10%或更高。工業生產方面,工業增加值增速去年1—2月3.8%觸底后持續上行,今年1—2月達到20.7%。“鐵公基”項目延續、家電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等都會繼續推動工業生產,出口增長由負轉正也促使出口工業恢復性增長。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指標仍在50%以上,總體處于景氣區間。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預計可達18%或更高。服務業方面,“一攬子計劃”繼續發揮對服務業的刺激作用。東南沿海在被迫調整出口型工業制造品結構的同時,會主動拓展生產性和消費性兩類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在今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二產業增長21%,第三產業增長了30.9%。
其次,從需求角度看,今年GDP的增速也有望超過10%。
為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一方面要控制經濟增長加速的慣性,防止明后年無度加速;另一方面,偏緊措施的操作要控制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經濟增速被人為打壓。要留下更多空間用于調結構、轉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物價將穩定在可控范圍內
問:當前,通脹預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判斷今年我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走勢?
陳東琪:今年的CPI可以穩定在可控范圍內,明后年風險較大。
供給方面,占CPI40%比重的糧食連續6年增產、儲備多;肉禽產量持續增長,市場供給充足;耐用消費品產能大。雖有近期西南部地區干旱等不確定性影響,但全年不會出現糧食和耐用品供給短缺的局面。
需求方面,目前存在一些在未來將引發物價上行的因素。企業利潤和家庭收入增長較去年快,需求形成也會加快,但由于存在產能過剩不會很快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進口原材料價格提高、國外貿易壁壘等因素迫使我國企業提高出口成本,資源和環境增稅提高企業外部性投入并通過提高PPI(工業品價格指數)影響CPI,但這將是一個漸進過程。此外,歐美經濟復蘇加快促使物價上漲,給我國帶來輸入型通脹,會在本輪上升周期中顯現出來,但也是一個逐漸過程。
政策方面,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信貸增速逐漸降低。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基本控制在7.5萬億元,實際處于逐漸收緊狀態,但依然偏高。未來隨著基數降低,減速可能進一步放慢。因此,信貸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對CPI加速上行慣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對房地產也產生一定調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狹義貨幣M1大于廣義貨幣M2。根據歷史資料,M1高于M2的時期一般是通脹上行時期。因此,央行提前采取措施管理好貨幣供應。管理好通脹預期,既可控制今年物價過快上漲,又可防范長期高通脹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