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新方案獲教育部批準 成第12個獲批省份/四大變化/解讀重點改革考試內容 高職增"高會統招"/會考成績將影響錄取/五種通道上大學/高職校將重新洗牌/2010年北京高考改革方案66問]
兩年前,幾乎和實施高中新課程同時,與之對應的北京高考新方案的研討和制定工作就已啟動。北京教育考試院作為考試的主管部門,承擔著其中的重要工作。考察國外高考、赴已實行新高考的外省市調研取經、深入一線廣泛征求意見……考試院的命題專家們度過了最為忙碌的兩年。
第1步
理論論證
“北京高考新方案經歷了六個方面的調研。”昨天,在北京新高考方案的發布會上,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臧鐵軍介紹起兩年來考試院在制定高考新方案時經歷的一系列工作,如數家珍。
早在2007年,北京在進入高中新課程時就宣布,3年后實施的新高考方案將是一份由教研專家、一線教師、招生考試專家等共同參與制定,并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科學、可行的方案。
如何體現方案的科學、可行性?作為方案主要制定部門的北京教育考試院開始了周密而細致的調研工作。臧鐵軍是北京教育考試院主管高考命題的副院長,據他回憶,方案在制定伊始是理論論證工作。“對國內外高考改革總體趨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后,對國內外高考改革總體趨勢進行系統研究和論證。”
第2步
調研取經
專家們調研了美國、日本、歐洲、韓國,以及臺灣地區的高考形式,分析發現,盡管各國及地區在具體考試形式和內容上千差萬別,但究其核心,突出對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已成為全世界高等教育在選拔學生時的重要標準,這一標準也相應體現在北京高考新方案的制定中。
國內已實施新高考的省市也是命題專家們關注的重點。北京是全國第三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省份,在此之前,已有11個省、市、自治區進入了高中新課程。從2007年起,考試院新高考方案調研組的專家們奔赴各試驗區,對各省市新高考施行情況進行系統調研,包括對舊的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教材進行詳細對比,形成了一系列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與高考相關問題研究的報告。
與此同時,在北京市,一項在4000名高中生和2000名高中教師中展開的問卷調查也在鋪開,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北京市高考改革調研報告》應運而生。在強大的調研數據支持下,北京新高考方案輪廓逐漸形成——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為學生減負、分類考試、建立多元化考試評價制度等關鍵詞出現在方案制定者們的思路中。
第3步
集思廣益
經過一年半的廣泛調研、醞釀,北京市高考新方案征求意見稿漸漸浮出水面。2008年秋季起,對北京高考新方案的征求意見工作漸次展開。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參與征求意見的人士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區縣教委主任、教研員、高中校長、一線教師,甚至學生代表……參與的人數已無從算起,但所有參與討論的人的意見都被考試院工作人員一一記錄下來,成為方案充實、修改的參考。
西城區教委副主任李燕玲作為區縣教委負責人代表曾參與過其中一次座談會,她清楚地記得那次座談上,各區縣教委主任們在談到“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招錄取中究竟占多少比重”時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綜合素質評價是高中新課程的亮點,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新高考方案應該體現這個變化,但在具體操作形式上產生了分歧。臧鐵軍也參與了那次座談會,他一一聽取了各位負責人的意見后,談了他的看法:“綜合素質評價確實重要,但它的可信度如何保證?若是作為錄取的實際參考,那么算多少分才合適?”兩個問題拋出,問得剛發完言的李燕玲啞口無言。確實,這是一個核心問題,在社會誠信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時候,簡單地把綜合素質評價量化到高考錄取中的做法勢必會引起更大的風險。
第4步
穩中求變
初次拿到北京新高考方案,很多人的第一感覺都是“改革的力度似乎小了點。”但在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們看來,這恰好是北京方案的一大亮點。
作為全國第三批進入高中新課程的試驗區,北京在改革之初就明確提出“穩步推進”的概念。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臧鐵軍也表示,重點突破、穩步推進是北京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
高職招生是方案中改
革力度最大的部分,也是突破口,這個變化經過了3年的磨合試驗。2007年,北京市首次在9所高職進行自主招生試點,學校完全脫離高考成績招生,考生根據專業學習意愿選報學校,通過學校組織的面試和筆試來決定是否錄取。這一新的招考模式在當年被稱為“吹響了高考改革的號角”。
高職自主招生試點進行了3年,考試院跟蹤調研也進行了3年。專家們發現,通過自主招生形式,學生學習興趣能夠與專業很好結合,學校在招生時能對學生個性特長進行甄別,確定他們是否符合專業學習需求,學生、學校雙向選擇很好地解決了高職新生報到率低的狀況。于是,由考試院起草的一部20萬字的針對高職招生改革的報告出臺了,這為新方案中高職改革方向提供了最為科學、客觀的理論和事實依據。
今年初,經市委市政府、教育部審批后,北京高考新方案正式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