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難,難于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近一段時間來,上幼兒園難的問題不僅讓家長倍感焦心和苦惱,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幼兒園,咋成了稀缺資源?問題癥結在哪?“新華視點”記者最近歷時半個多月,深入部分城市調查發現,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公辦園“稀缺化”、民辦園“兩極化”、優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等問題。盡快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已成為許多家長的呼聲。
公辦園俏民辦園貴
前一段時間,北京昌平區工業幼兒園門前的“壯觀”場景,讓許多家長記憶猶新。為給孩子爭取一個寶貴的入園名額,一百多名家長,搬來了帳篷、行軍床、躺椅板凳,在門口排成了長龍日夜堅守,來得最早的煎熬了九天八夜,但很多人卻依然未能如愿。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學前教育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衡的問題。天津市內每個區也僅有二三十所公辦園,南開區一些熱門公辦幼兒園報名人數和招收人數之比超過4:1;深圳全市有1000多所幼兒園,小班新生學位約7.3萬個,但2007年全市新生兒達13.5萬人,按三歲入園估算,供需缺口接近一半。
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辦幼兒園很“吃香”,但受招生數量限制,很多時候家長需托門路、找關系、拼背景。南京市一家知名公辦幼兒園,只招80名孩子,卻收到800多張“打招呼”的條子。
資源的稀缺,也帶來收費的昂貴。記者調查發現,雖然一些公辦幼兒園表面上收費不高,但卻以家長“自愿”形式收取所謂“贊助費”、各種名目學費等。天津幾家公辦幼兒園,僅保育費一項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南開區第一幼兒園每月保育費1500元,飯費260元,共1760元。
民辦幼兒園又如何呢?記者發現,這類幼兒園“兩極分化”嚴重,條件和公辦幼兒園差不多的收費一般讓普通民眾難以承受;而收費低廉的又往往辦園條件差、師資水平低,甚至是黑戶幼兒園,讓家長難以放心。
公益性差投入不足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馮曉霞認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公辦園和社會力量辦園比例不當,教育投入比例過低,這反映出有關部門對學前教育的定位存在問題。
多位專家都認為,當前,學前教育的基礎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視,相關部門過于強調非義務性。類似“社會為主、公辦示范”的辦園思路,將舉辦學前教育的主要責任推向社會力量和市場,由此導致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當前學前教育缺乏獨立和明確的政府投入機制。在北京,對公辦園的財政投入在各級各類教育總投入中的比例,從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區縣學前教育專項投入僅80萬元。2008年,北京十幾億元教育附加費中,學前教育僅有0.39億元,僅占3.1%。有些省市這一比例更低,僅占整個教育經費的1.3%左右。
厘清職責提高投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日益突出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剛剛結束的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促進公平”已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而此前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
教育專家建議,國家應當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教育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形成以政府辦園為主體、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當務之急是各級政府把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辦幼兒園,以滿足城鄉居民子女的“入園”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