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7月28日報道 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已經啟動,如果一切順利,北京第十水廠將會在今年11月底之前具備進場開工條件。
第十水廠位于朝陽區定福莊,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之一。
按照計劃,第十水廠的水源將分別來自密云水庫和通過南水北調進京的長江水,設計日供水能力可達50萬立方米。
據了解,北京市2009年市區的最高日供水量是278.8萬立方米,而2010年的夏天尚沒過完便已經打破了這個記錄,市區日供水量達到286萬立方米。
供水量增加在于人口增加。近日,北京市政協《關于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案》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達到1972萬人,人口總量以每年54.3萬的速度膨脹。
北京市的水資源壓力正在逐步逼近極限。
極限邊上的城市
第十水廠的規劃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但幾經輾轉直到今年才真正付諸實施。
“這里面的原因很多,水源方面經過幾次變動,主要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進展狀況發生了變化,致使整個項目必須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監畢志清告訴本報。大岳咨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十水廠的國際融資顧問。
據了解,第十水廠曾計劃于2008年開始建設,至2010年建成投產。2010年也正是南水北調輸送長江水到北京的時間。但“關系到工程建設的許多經濟社會因素發生了變化”,使送水進京的時間推遲到2014年。
南水北調送水進京的時間,不僅關系到配套工程的日程安排,還關系北京市整個水資源的供給狀況。這迫使北京將對現有水資源的應用推向極限。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年人均水資源為210立方米,是中國年人均水資源的1/10,是世界年人均水資源的1/40。
“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大,是造成北京市水資源壓力的主要原因。” 曾任職于北京環保局、長期研究北京水資源問題的專家王建告訴記者。
王建指出,由于北京市在節水方面的措施和力度,在工業、農業方面的用水量都有所下降;而生活用水方面也不能說是節水不奏效,但是人口增長得太快。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近日,北京市政協《關于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案》披露,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達到1972萬人,人口總量以每年54.3萬的速度膨脹。
與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形成對照的是,北京市本地現有的供給水源日益緊張。
密云和官廳兩個水庫是北京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二者設計庫容均超過40億立方米。但近年兩個水庫的庫容僅維持在10億立方米左右。
地表水供給緊張的情況下,地下水也成了北京重要的水源。但地下水超采所帶來的問題已經顯現。
“與60年代相比,北京的地下水大致減少了106億立方米。”王建說,“這導致了地面沉降的出現,地面沉降又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三分之一地下網管的破裂就與此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只能把尋找水資源的目光投向相鄰的河北省。
“力不足”的河北
崗南、黃壁莊和王快是河北省的三座大型水庫,承擔著向北京市調水的主要任務。調水線路為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以及總干渠與黃壁莊、王快水庫的連接渠。
2009年,北京市從黃壁莊、王快等水庫應急輸水,年內收水2.64億立方米。
除直接供水外,河北省也在努力改善北京市水源的生態環境。
“在張家口和承德兩個市,當地的水稻已經全部改種玉米。北京市會向這兩地的農民提供一定數額的補貼。”河北省防汛抗旱辦公室顧問、高級工程師魏智敏告訴記者,“這一工程客觀上也為北京提供了大量的水資源。”
據了解,目前河北省全年的用水量大約為210億立方米,向北京輸送的水資源僅是這個數字的很小一部分。但實際上,河北省也同樣面臨缺水的問題,其嚴重程度甚至不亞于北京市。
魏智敏介紹,河北省近十年來可供用水量大致為129億立方米,也就是說河北省自身存在著近80億立方米的缺口。而且,河北省近十年的年均降水量為454.6毫米,相比1956年至2000年減少了14.6%。
河北省的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92立方米,這個數字甚至不及北京市。
為了彌補自身的缺口,河北省也不得不在地下水和跨省調水方面下工夫。河北省每年要通過山東境內,從黃河向省內調水。
在某種程度上,河北省的客觀條件使其在保障北京市水源方面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實際上,實施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全線貫通后向北京市供水的數量為10億立方米,而根據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年需水量將達40億—50億立方米。
但北京市現今的人口數量,已經接近總體規劃所提及的到2020年的人口規模。如果人口按現在的速度增長,南水北調為北京市增加的供水量,也會被龐大的人口數量吞噬殆盡。
啟動低水經濟
“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首先一點就是控制城市人口和規模。要簡化城市功能,延緩大量人口快速流向首都。”王建說,“在這個基礎上,北京市應該發展低水經濟。”
所謂的“低水經濟”,與已有的“節水經濟”并不相同。
王建解釋道,低水經濟是指通過轉變發展模式、技術創新等方式,盡可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過度依賴和需求,以達到減少水資源的消耗,甚至實現脫水的發展方式。
在北京實施了多年節水措施以后,工農業的用水量已出現下降,但與此同時一種被稱為“奢侈型水消費”行業卻在迅速崛起。
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經過調查發現,諸如水療、洗浴、溫泉等場所遍布于各個區縣,而有些浴場規模動輒數萬乃至十幾萬平方米。而且,由于對消費起到拉動作用,這一行業又往往受到支持。
自然之友在調查報告中稱,在無法限制企業發展和群眾消費的前提下,洗浴業的發展一是要改進技術,再有是政府需要盡快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
與此同時,王建認為,北京市在水資源的利用方式上也還存在改進的空間。
目前,北京市在各個場所使用的主要都是自來水,但實際上對中水使用的呼聲已有些時日。
“推廣中水的主要困難在于管網的改建。另外,由于中水需要更多的設備投入,反而需要更高的價格。”王建說,“如果提高價格可能使廣大市民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的,這就需要政府在相應方面提供一定的補貼,以推動中水的廣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