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投資基金在今年前5個月走過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上證指數前所未有的從5500點以上一路傾瀉到3000點一線,世界經濟飽受美國次貸風波的壓力,中國股市面臨前所未有的中長期通脹背景,基金發行墮入歷史低谷。
回顧過去5個月的基金投資,無論是業績表現、倉位安排、行業配置、個股選擇、乃至延伸到行業格局和市場號召力,唯有一個詞可以概括——洗牌。
洗牌一 去年英雄紛落馬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截至5月28日的基金業績統計,去年排名在市場最前列的十只偏股型基金目前仍能處在同類型基金的業績前列(前1/4)的不足半數。其余的基金有的在行業中游徘徊,有的在行業底部掙扎。
“英雄紛落馬”的結局,再度驗證了基金招募說明書上的一句老話“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
根據統計,去年業績收益排名全行業前列的股票型基金如下:華夏大盤基金(以年收益226.14%列第一)、中郵核心優選(以年收益191.51%排名第二),博時主題(以年收益189.9%名列第三)。易方達深證100ETF、光大保德信紅利、華夏紅利、東方精選、華寶興業收益、華安宏利、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上述基金占據了同類基金前十的榜單。
而截至5月28日,上述基金進入今年以來同類基金業績排名前1/4分位的比例,驟降至5家。
其中,進入股票型基金排名前1/4的基金有兩家,分別是華夏大盤(排名第6)、國海彈性市值(排名第7);進入指數型基金前1/4的一家易方達深證100ETF;進入偏股型基金前1/4的兩家:華夏紅利和華寶興業收益增長。
另外,剩余的5家中,光大保德信紅利、華安紅利在股票型基金的前1/2位內,博時主題行業在股票型基金的前3/4位置處,而剩余兩家則直接落到了行業的尾部。
雖然這僅僅是區區五個月的表現,并不意味著今年全年的走向,更不能定論未來長期的投資能力,但這確實給基金持有人敲了一下警鐘——對于基金業績的排名波動要有充分心理準備和寬容心態。
洗牌二 指數基金驟降溫
本報在今年初所做的基金業十大預言之一 —— “指數基金不如主動基金”一語成讖。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業績統計。截至5月28日,17只被動指數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為-29.3%。業績水平在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中居于后列。
其中,指數基金中業績最好的是華夏中小板股票ETF,今年以來虧損幅度也達到了22.43%。這個水平在股票型基金(主動投資型)中只能列73名,屬于中等偏下水平。
而指數基金中虧損幅度較大的友邦華泰上證紅利ETF、華夏上證50ETF和華安上證180ETF則虧損幅度分別達到了32.44%~31.07%,均超過了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最后一名。
換言之,指數基金在今年以來的業績走向中,基本屬于行業墊底的狀況,這與去年情況恰好相反。基金周刊在去年11月份的統計曾經顯示,當時業內前十家基金一度有半數被指數型基金所占據,前六名中就有3只指數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情況并不能說明指數基金的運作水平就差。恰恰相反,忠實的復制標的指數的變化(包括暴跌),說明上述基金的運作是符合契約的。
而對于投資者來說,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在當初買入并持有指數基金的時候,是否對他們的精致波動程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洗牌三 牛基公司大換班
和去年相比更大的變化是往年在業內頗有聲望的一些大牌公司,并沒有在今年以來的基金業績競爭中“顯山露水”。
根據基金研究中心所作的基金業績統計,截至5月28日,成立滿一年的股票型基金,業績排名靠前的是: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金鷹中小盤精選、泰達荷銀成長、興業全球視野、華夏大盤精選、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華寶興業先進成長、嘉實理財通增長、泰達荷銀周期。
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靠前的是:長城久恒、華寶興業寶康消費品、華夏紅利、華夏藍籌核心(LOF)、國投瑞銀景氣行業、富國天瑞強勢地區、信誠四季紅、中銀收益、華寶興業收益增長、中銀中國(LOF)。
這其中,我們可以發現,相應的整體業績靠前的是華夏、華寶興業和興業基金公司。而過去2~3年在行業表現突出的若干家大公司都沒有基金躋身其間。即便有些公司管理的資產和基金個數都非常多。
與去年末的排名相比,躋身同類基金前列的基金公司的家數有所減少。這個情況在前1/4列中更加明顯。
上述情況顯示,基金公司的投資風格和整體投資決策在今年業績排名中有較大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今年出現了整體性的業績滑落,上述情況顯然和其內部相對集中的投資決策模式、以及階段性決策失誤有關。
這亦是部分公司悄然滑落的重要原因。
洗牌四 小基金收益超額
除此以外,相關的基金統計還顯示,今年以來,基金規模和業績排名出現了極強的相關性。小基金的運作業績明顯有較大的超額收益。
就以截至5月28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性基金為例,業績排名靠前的: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東吳價值成長雙動力、金鷹中小盤精選、泰達荷銀成長、興業全球視野、華夏大盤精選、富蘭克林國海彈性市值、華寶興業先進成長、嘉實理財通增長、泰達荷銀周期、以及長城久恒、華寶興業寶康消費品、華夏紅利、華夏藍籌核心(LOF)、國投瑞銀景氣行業、富國天瑞強勢地區、信誠四季紅、中銀收益、華寶興業收益增長、中銀中國(LOF)均為行業規模中等以下的基金。
而與之相反,一些大型基金的排名整體在行業下游,股票型基金后五名的基金平均規模預計超過200億元。這個情況恰恰是對去年諸多大規模持續營銷、宣稱具備“大基金管理能力”的說法的一種質疑。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大基金整體運作業績落于行業之后可能有諸多原因。
首先,作為大規模基金,天然的配置策略會傾向于大行業、大公司。而今年年初恰恰是大型公司和金融地產交運等大市值行業引領了市場下跌,導致大基金受池魚之殃。
其次,大基金在作倉位變動或是組合調整時的交易成本非常昂貴,對市場也影響巨大,很多基金由此天然地執行穩定倉位的投資策略。交易上的這種現實困難,可能導致基金經理思維的慣性,也讓大基金在面臨市場和宏觀經濟突變時,顯得尤其笨重和遲鈍。
其三,在運作管理大規模基金上,基金積累的經驗尚不足夠,導致了部分基金操作上的失誤。事實上,回顧一季度的運作可以發現,流動性的困難和相對穩定的投資策略并不是個別大基金的致命傷。相反在市場困難時候的“盲動”、“亂動”可能造成了更大的凈值損失。
當然,上述四類洗牌可能是行業規律的必然。說到底,當市場從高歌猛進到不斷回落,基金業從高速發展進入到正常調整,這樣的新階段、新狀況時必然會要求行業中的個體作出調整,基金業績會洗牌、基金公司會洗牌、基金業格局可能也面臨著洗牌。
從這個意義上說,洗牌只是開始。(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