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投資渠道已經開閘,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已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隨著無擔保債、地方債、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等多個投資渠道的開閘,保險機構的投資能力逐漸成為監管層衡量其能否入市的首要標準。
保險公司人士昨日向上海證券報透露,保監會擬開展一次保險資產管理基礎建設情況專項調查。調查的內容可以概括為:組織架構、專業團隊、資產配置、業務流程、信息系統、信用評估、績效評估等七大項。調查的重點為:由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上報截止2008年12月31日的保險投資數據信息及相關資料。并要求各公司于4月19日前報送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
投資調查細化
盡管常規檢查一直在進行,但近來保監會組織的投資管理能力專項調查并不多。從時間點來看,這次的調研更多地被業內人士解讀為:險企正式“試水”上述多個投資渠道前的一次大規模摸底。“摸底調查有助于監管部門全面了解整個行業的投資管理水平,更審慎地考量各家公司的投資能力。”
一家中資保險公司人士稱,這次的調研非常細化。他舉例說,比如,對品種投資的調研深入至各品種的品種配置、選擇流程、業務流程圖以及各投資組合在投資經理之間的分配情況,投資決策環節如何公平對待不同的組合,甚至具體到相關人員的畢業院校、從業年限、年齡分布、隊伍穩定性,近年來IT經費投入等。
關于險企入市須具備的具體能力,保監會已在日前下發的《保險公司股票投資管理能力標準》、《保險機構信用風險管理能力標準》中明確注解。“從這次發給我們的調研提綱來看,調研的內容基本契合上述兩大標準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比如,上述標準文件中要求保險公司必須設有獨立的資產管理部門,而調研中有一項就是要求未設立資產管理部門的保險公司,說明未設立的具體理由。”
風控主動權意識
一家中小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可以明顯感覺到,雖然閘門開了,但并不意味著監管部門對險企的資質要求就松了。他說,由于專業人員配置等硬性指標不符合要求,他所在的公司目前還無法直接購買無擔保債和地方債,仍需要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申請委托投資。
同樣存有資質擔憂的還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一家中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近期正在對自身的資質水平進行一次集中性評估。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多個投資渠道開閘大戲上演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戲份”越來越重,但作為中小險企投資通道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并非全部都符合標準。“就拿保監會對信用評估專業人員配置設置的數量和從業經驗要求來說,僅從這點上,目前有一部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能還有所欠缺。”
在他看來,一些硬性指標短期內可以通過資金、人力的投入而達標,但容易被忽視的是,保險資產管理亟須提升的風控主動權意識。“我們發現,在之前一些委托投資項目上,作為受托管理人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并沒有實際的操控權,投資方向的決策權仍在于中小保險公司自身。買什么股票,決定什么時候建倉、減倉或補倉,決策的把握者還是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只是被當作一個‘跑道’,并沒有起到主要的防火墻作用。根本原因在于,隨著越來越多中小保險公司獲批間接入市,第三方委托理財市場競爭白熱化,業務重壓之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為了搶到單子,自己拱手讓出了風控主動權。”(黃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