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含量為零!”作為一種治療休克、顱壓升高、水腫等臨床急救特殊藥品的人血白蛋白,檢驗的結果竟然是假冒偽劣產品。這讓新疆藥監稽查部門的工作人員大吃一驚!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局稽查處處長高兵近日向記者透露,自去年8月以來,新疆14個地、州、市累計查獲153種假藥,共計16000余瓶(盒),為歷年整治之最,其中就包括假人血白蛋白五千余瓶。
法規缺失醫藥代表失控
高兵告訴記者,藥監部門發現,絕大多數假劣藥品是醫藥代表推向醫療和藥劑部門的。
記者了解到,新疆絕大多數藥品來自外省區,因而成為眾多醫藥代表眼中的“肥肉”。
新疆藥監稽查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對醫藥代表的行為沒有明確的管理規范,也沒有相關法規要求核實醫藥代表的相關資質,所以,為了減少成本,許多藥品經銷企業選擇了不核實。有的持虛假資質的假醫藥代表在向藥品經銷企業或醫療機構推銷一些緊俏藥品時,提供的竟然全是假冒或偽劣產品,更多的則是在正規產品中摻雜假冒偽劣藥品。
“他們往往采取一手交錢一手供貨的方法,當藥品出現問題,稽查人員進行追查時,這些醫藥代表早已銷聲匿跡。當稽查人員找到這些醫藥代表的委托方———藥品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時,對方卻稱沒有提供過任何資質手續,給案件的查處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處。”這位負責人說。
因為沒有對醫藥代表實行備案準入制度,再加上醫藥代表大都變更頻繁,有的甚至“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使得藥監等部門根本無法掌握醫藥代表的具體數字。新疆藥監稽查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目前查辦案件的情況來看,僅新疆全區范圍內,至少有幾千名來自全國各地包括新疆本地的醫藥代表在從事著藥品推銷工作,對他們的監督管理一直是空白。
源頭管理尚需立法支持
據介紹,今年7月份,新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治理藥品推銷人員雜、亂、散、無證經營以及推銷假劣藥品行為,制定下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埠藥品、醫療器械銷售人員信用檔案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通過信用檔案建設,解決新疆全區藥品市場雜亂散、監管失衡的問題。
該辦法規定,信用檔案的建立由藥品銷售人員本著自愿的原則并提交相關資料。銷售人員超出授權范圍進行的業務活動,偽造經營資質銷售藥品(含假劣藥品)的,除按法律法規規定處罰外,還要將其列入“藥品銷售人員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查處。
新疆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磊認為,醫藥代表監督失控問題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醫藥代表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利用假手續或真手續將假藥直接銷售給藥品批發經營企業或使用單位,不排除大量流通環節相關單位相關負責人受醫藥代表的“紅包”、“回扣”之誘,而放松警惕。另外,醫藥代表與醫生的“相互配合”,也使得藥價虛高,增加了患者的治療成本。所以,單靠藥監部門出臺的信用檔案管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認為,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從完善醫藥流通立法的層面,將醫藥代表的備案監管納入到法律法規中去。同時,加大對醫療機構進藥渠道的監管,引導他們從疆內有規模、有信譽、有固定經營場所的藥品批發企業采購藥品,不要輕易通過醫藥代表采購藥品。一旦買方擅自從無正規渠道購進藥品被查出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對從非法渠道購進假劣藥品的單位必須采取雙向處罰。對一些屢罰屢犯的企業,要吊銷其許可證,清除出藥品市場。(潘從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