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學生在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已經當起了老板
大學生創業示范園將為“書生老板”提供便利
楊浦區專門開通了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
遭遇金融海嘯,不少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
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目光瞄準自主創業。
為求穩定職業而屢創新高的公務員報考熱和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創業潮,這兩者成為應屆畢業生的首選。擁有豐富高校資源的楊浦區歷來是上海創業高地,日前發布的 《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和發展工作課題報告》顯示,2008年,楊浦區新辦大學生創業企業114家,共帶動491人就業;區域內已建成各類創新服務平臺15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點占全市的1/3。
前景
一人創業可創造8個崗位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2009年又將有610萬大學生面臨就業,為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加之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中國的創業主體10年前以下崗失業人員為主,現在則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人才、大學生等加入。平均一個創業者還可以創造8個就業崗位,但中國的創業者也面臨資金、場地、行業準入、市場技術、人員素質等多方面的瓶頸。
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各地都已陸續推出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有關專家指出,“在西方發達國家,20%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而中國只有3%。 ”
楊浦區的這份課題報告顯示:區別于“4050”群體的“生存型”創業,大學生創業通常以低投入、大市場、高增值的“機會型”為主,發展速度快、爆發力強、回報率高,但也有存活率相對較低的風險。由于主要依靠家庭和親友支持或合伙創業,大學生創業者承受著來自父母、戀人及親友的重重壓力;由于缺乏社會歷練和實際運作經驗,創業綜合能力較弱,初創期步履維艱,創業存活率不高。
政策
實訓基地形成規模效應
今年楊浦新辦大學生創業企業114家,其中各街道鎮新創辦大學生創業企業90家,其經營項目涉及百貨銷售、會展咨詢、社區服務類等,而創業者也不僅是海歸、博士或名校畢業生,從傳統的高端平臺逐步貼近市民生活,這歸功于新崛起的實訓及扶持基地。
為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初始成功率,今年楊浦以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社會機構組織創業實訓,并通過專家認證方式在電子商務、餐飲服務、生產制造等不同行業中篩選出20家企業作為實訓基地,組織大學生到企業參加創業實踐,由企業家帶教。第一期30名大學生接受10天的創業實訓后,有18名學員著手籌備創業。
在控江路開業園區,記者了解到,與毗鄰校區的高科技園區內扶持基地不同,落戶社區的開業園區創業者以大專生和已有數年工作經驗的白領為主。經過有針對性的實訓和專家跟蹤指導,他們迅速找到市場需求及自身的不足,且不介意“從低做起”。不少男大學生在社區承接軟件設計、電腦維修等業務,女大學生則開起美甲店,婚慶公司等。
籌建滬上最大創業示范園
據悉,楊浦區目前正在籌建上海最大的大學生創業示范園,擬將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裝入大學生創業示范的核心功能,作為楊浦大學生創業園的主基地。該基地擁有1.5萬平方米,功能定位是集聚咨詢指導、創業培訓、創業實訓、產品試制、模擬運作的創業公共服務平臺,下設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主樓創業公共服務區和創業孵化基地3個服務子平臺。
楊浦區盤活閑置廠房資源1300平方米,為入駐者免費提供辦公桌椅、電話、空調、寬帶等辦公設施,并設立綜合服務大廳,提供開業指導專家咨詢、創業扶持政策受理、企業注冊登記、企業用工等服務。
一攬子政策促就業
楊浦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蘇琛如說,楊浦區對大學生創業特別推出六項舉措、十項綜合扶持政策,其中頗有新意的一項即為:大學生如創業成功,每帶動一人實現穩定就業便可獲得2000元補貼。
“帶動就業補貼,具體指的是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優先錄用當年本區經職業培訓、職業見習的青年,與其簽訂一年(含)以上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金、按2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用工補貼。 ”據蘇琛如介紹,楊浦區對大學生創業特別推出“一攬子”優惠政策,包括提供人才引進、居住證辦理、檔案托管、人事代理等配套服務;錄用本地區“雙困”失業人員,給予社會保險費補貼和交通費、午餐費補貼等。對不同的創業者還將給予不同方式的資金支持。已畢業大學生作為在職人員創業的,可享受專項貸款政策,極大推動了“讓想創業者敢于創業,讓已創業者成功創業”,逐步形成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造血”機制。
聯席制度開出綠色通道
不知水深水淺的“書生老板”創業能獲得成功,離不開有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出臺的相應鼓勵扶持政策。然而從此次調研的結果來看,由于政出多門,各條“綠色通道”沒有事先統籌規劃,很難收到預期效果。為此,整合各方面資源的“聯席制度”呼之欲出。
今年4月,楊浦區成立由副區長馬杰富為召集人,區勞動保障局、區財政局、區人事局、區科委等12個相關部門組成的創業帶動就業聯席會議制度,旨在明確責任,整合資源。楊浦也有了統一的大學生創業管理機構——楊浦區大學生創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大學生創業園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建成滬最大科技孵化基地
楊浦區政府與高校的一系列動作,獨具特色的區域性政策在大學生中正顯現集成作用和乘數效應。以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落戶楊浦為標志,區域內已建成各類創新服務平臺15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點占全市的1/3。目前,區域內先后建成了復旦、同濟等4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科創中心、10個專業化科技園、13個創意園區,成為上海最大的科技創業孵化基地。
據統計,在全部大學生創業企業中,其中受到大學生創業基金會入股資助的大學生企業,楊浦區達140多戶,占全市總數的二分之一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作為上海規模最大、孵化成效最明顯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的基本建成,必將進一步增強楊浦在全市大學生創業工作方面的影響力。
大學生創業事關民生
“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這意味著活力、動力、生命力,我們把這作為事關民生、事關發展的重要任務來落實。”楊浦區副區長馬杰富表示,楊浦開展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資源豐富、優勢明顯。有創業實踐基礎、有創業實訓基地、有創業基金、有創業機制。可進一步形成特色與亮點,在上海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中將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
據悉,引領楊浦知識創新區建設的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核心理念,越來越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國家有關部委正將楊浦區作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和國家火炬計劃“環同濟研發設計服務業特色產業基地”。
應對
大學生創業難題一一拆招
害怕失敗、風險預期難
對策:心理輔導師全程疏導
華東師大曾對上海高校540名本科生調查顯示,有77.6%的學生表示有創業意向,可最終創業的不足2%,其中害怕失敗、對風險預期不足、受挫力不佳等多種心理因素,致使大學生創業熱情大于付諸的實際行動。
“大學生普遍抗壓能力較弱,創業過程又常遇到挫折,需要定期的心理疏導與支持。 ”楊浦區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項國勇主任說,區里啟動了“創業心理輔導制”,定期舉辦心理培訓班,還在街道特設創業心理咨詢室提供全程疏導。家住延吉新村的小程(化名)大學畢業后因車禍毀容,求職碰壁,在參加了大橋街道組織的創業心理培訓班后,不僅獲得了專業建議,也消除了創業初期的心理波動,在創辦了會展服務社后,還常到街道心理咨詢室聊聊,保持良好的創業心態。
缺乏經驗、門檻過高難
對策:創業教練保駕護航
“不少大學生剛開始斗志昂揚,可一看要辦的手續就打退堂鼓了。 ”某創業園區負責人透露,開業手續要面臨前置審批、工商、稅務等諸多環節,申辦時間長達1個多月,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需要有專家“手把手”指導。
去年9月,上師大設計專業畢業的王莉參加了楊浦區青年創業教練培訓班,在實訓基地實習了8天,不僅學習了項目分析、團隊建設、風險防范等內容,還體驗了人事、財務等具體操作模式,區里更提供了相關手續快速辦理的綠色通道。 1個月后,她就在楊浦區大學生創業扶持基地開了家婚慶公司。
眼高手低,放低身段難
對策: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
“很多創業者只管搞研發跑銷售,僅10%不到的企業了解和運用申報專利保護、資金扶持及人才引進、解決戶口等多種優惠政策。”楊浦科技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經理朱江透露,不少大學生創業者心氣過高,對這些優惠不屑一顧。
日前一項對復旦、同濟等6大高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指數總體隨學歷和閱歷增加而上升,MBA群體創業指數最高,項目大多集中在高新技術、智力服務等領域。但這些高學歷創業者過于重視項目的科技含量及銷售渠道,對各種優惠政策的熟悉度還不如一些社區創業者,楊浦區就把為創業者度身定制的“優惠方案”列為創業輔導的重要內容。
目前楊浦科技創業中心大學生創業企業中已有1/5的企業享受到此項扶持。如被認定為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可享受本市相關補貼;入駐楊浦區大學生創業扶持基地后,錄用本地區“雙困”失業人員,給予一系列相關補貼等。這些政策性的扶持優惠為創業企業的成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資金短缺、成本控制難
對策:創業初期“零成本”
大學生創業最突出的困難之一就是資金問題。以一家大學生科技創業企業需要60平方米辦公和實驗室面積計算,光租金一年起碼5萬元。再加上人員等必需開支,許多企業基本已無力投入項目研發與拓展目標市場。有些“老板”月薪只拿1500至2000元。
楊浦區嘗試對進入指定大學生創業園區的企業實施創業初期 “零成本”,免費提供辦公桌椅、電腦、網絡、會議室甚至車輛服務,還有相應房租補貼,3年內免收有關行政事業類收費;入駐基地的大學生根據帶動本市戶籍事業協保人員就業的數量,還可享受最高每人每年2000元房租補貼,既減輕了創業壓力,又帶動了就業。
倉促上馬,吸引投資難
對策:創業導師多層級輔導制
復旦大學化學系博士小胡(化名)憑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環保地膜創業,卻因生產成本高,市場拓展難而陷入僵局。經園區創業導師指點后,他開發出市場需求量很大的高科技環保粘合膠,聯合廠家很快就打開了市場。
盡管各高校和天使基金會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適當扶持,但不少項目創業前論證粗疏,倉促上馬,或研發成本過高、周期過長,缺少市場人脈,導致生存艱難。楊浦創業中心在2006年初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由企業家、政府人員、高校專家等組成的“創業導師團”,由創業導師、輔導員、聯絡員形成多層級創業輔導制度,采取在高校中開設創業培訓課“熱身”,對創業項目評審把關,積極疏通和開辟投融資渠道、對創業企業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號脈”等等,幫助創業者在市場實踐中逐步形成生存智慧以及自我校正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