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在“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部分,對發展基層民主作了重要論述,闡明了發展基層民主的重大意義、發展目標、主要領域和基本要求。報告的論述高屋建瓴、立意深遠、內涵豐富,提出了不少新論斷和新要求,為我國今后發展基層民主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一、報告關于發展基層民主的新認識、新視野和新部署
(一)認識更為深刻,凸顯了基層民主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
一是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在以往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在論述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時,中國特色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三項制度,基層民主處于補充地位,并不能與上述制度并列。而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從而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與上述三項制度并列在一起,將其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制度范疇,提升了基層民主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全局中的地位。
二是將基層民主定位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這種新的定位深刻反映了基層民主在現實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社會管理層次較多,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心在基層,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發展基層民主,是提高人民群眾政治素質和管理能力的基礎平臺,是人民實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從而成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把發展基層民主定位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既凸顯了基層民主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全局中的基礎地位和戰略意義,也是對廣大人民群眾擴大民主的強烈意愿和現實要求的準確把握。
三是從報告形式上增強了發展基層民主論述的獨立性和重要性。報告在第六部分中把發展基層民主單獨作為一節,與擴大人民民主、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等另外五節內容并列,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尚屬首次。同時,與歷次報告相比,這方面文字篇幅更長,思路更清晰,論述更充分,體系更系統,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央對發展基層民主重大意義的認識已經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視野更為開闊,基層民主涵蓋了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基層政權機關和社會組織的寬廣范圍
報告高度概括了基層民主的含義,科學闡明了基層民主的主體是人民,領域是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方式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和“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在明確了主體、領域和方式之后,從邏輯體系的角度看,基層民主的范圍是應予以特別關注的重要方面。報告在分別論述了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基層政權機關的要求后,明確提出“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從而在繼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基層政權機關之后,首次將社會組織也界定在基層民主的范圍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加速發展,新時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城鄉結構、產業結構、階層結構、利益關系均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傳統的單位治理轉變為社會治理,政府的單一行政管理讓位于公共管理。相對獨立的公民社會開始在中國迅速崛起,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民間組織、中介組織、行業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社會組織紛紛興起,并在形成群眾的公共參與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社會自治機制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報告恰恰是認可了社會組織的良性作用,從而以更為開闊的視野將其納入發展基層民主的范圍,這必將使基層民主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三)部署更為科學,發展基層民主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客觀要求。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基層民主的部署自然要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報告的相關論述高度體現了上述要求。
一是提出“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相比十六大報告,城鄉社區的建設目標增加了“服務完善”的要求。在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的形勢下,建設“服務完善”的社區,正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體現。
二是提出“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這一方面是要求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防止管理缺位,從而導致出現政府管理和基層自治外的盲點和空白地帶,實現“有效銜接”;另一方面又要求政府改變管理越位的狀況,在不屬于政府行政管理范疇的社會生活、社會事務等領域實行群眾自治,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實現“良性互動”,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