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橫掃全球 中國能否對抗]
從外部來看,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可能繼續增多。
一是世界經濟下行已成定局,外部需求可能進一步減弱。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演變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盡管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推出了穩定金融秩序,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但全球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止跌回穩跡象,次貸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金融市場動蕩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許多機構預計,2009年可能成為近年來世界經濟貿易最為低迷的一年,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會繼續增加。11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下調至2.2%,發達國家整體下降0.3%,將是二戰以來首次出現下降,其中美國下降0.7%,歐元區下降0.5%,日本下降0.2%。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地拖累國際貿易增長。
二是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與1997年發生在亞洲的金融危機只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預計2009年不僅世界貿易量增長將因經濟下行而顯著放慢甚至停滯,而且由于一些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收購、接管,部分國家或地區信用惡化和萎縮,進出口貿易中的履約風險和結算風險將進一步增大。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更加黯淡。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必將加劇國際市場激烈競爭,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可能采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盡管各主要經濟體之間存在著加強經貿合作、共度難關的要求,但是未來的國際貿易環境仍不樂觀。
三是金融市場仍將持續動蕩,國際市場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大幅波動。近期,由于市場信心動搖,全球需求減弱,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這將有利于中國擴大進口,減輕進出口企業持續上升的成本壓力。但是,國際初級產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金融市場的動蕩必然引發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上初級產品市場高度壟斷,如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提出調減石油產量,以維護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同時,各國政府向金融市場大量注資、美元匯率走勢不定等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此外,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引發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震蕩。
從目前情況來看,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可能進一步加深。但保持中國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仍有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一是中國出口產業已經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形成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綜合配套能力和勞動力比較優勢仍較明顯。特別是近年來企業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積極培育和發展自主品牌產品,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
二是在國際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中國出口的產品仍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國際市場需求減弱,首先將影響高檔產品的需求,而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屬于中低檔,大部分產品是日用消費品,在質量、價格、性能等方面優勢相當明顯。在消費者收入預期不穩的情況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可能還會增加,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還是一個機遇。
三是出口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能力不斷增強。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20%左右,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下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需求減弱,但前三季度出口在去年全年出口12181億美元的基礎上,仍保持了較快增長的勢頭,充分說明了中國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明顯增強。
四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還有很大潛力。隨著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深入實施,近幾年,中國對巴西、印度等發展中新興市場的出口持續較快增長,但對這些國家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比重還不高,進一步開拓市場還有潛力。
最近,為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中國進出口影響,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國家上調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同時,國家還將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環境,包括進出口管理、通關便利化、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
綜合分析,2009年中國外貿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面對著挑戰,總體機遇大于挑戰。既要充分估計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保持中國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正確認識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完善政策,加強企業管理,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步伐,堅定信心,有效應對,努力化解和應對外部沖擊。(商務部綜合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