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視點
中國已具備65歲退休的條件
延遲退休是一把雙刃劍,最大的負面效應可能是導致本來就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今年3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通報,我國新增勞動力城鄉加起來每年超過2000萬人,但我國每年只能提供城鎮就業崗位1200多萬個,這意味著每年有近1000萬城鎮人口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國家老齡委卻表示,2020年前是我國快速老齡化階段,其間我國將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
鄭秉文表示,從全世界范圍看,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隨著居民醫療水平的提高,可工作的時間也大大提高,退休年齡延后勢在必然。通過參數調整調節養老待遇水平是全世界通用的做法。
他分析說,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在內,企業的繳費率已經達到70%,這個費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已經沒有了上調的空間;而隨著物價上漲等因素,職工退休后待遇水平近年來大幅縮水,整體已經下降到幾年前的50%,所以待遇水平不能再降了。唯一可調整的只有“享受待遇的條件”。“企業效益不好,很多人不到60歲就‘早退’,把我國的實際退休年齡拉低了。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有延遲的空間。”
但鄭秉文同時強調,不宜搞“一刀切”——“不同的行業可以有不同標準,像高危、高污染行業職工就可以早退休。”
著名經濟學家、原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人偉表示:“現在我們的人均壽命比30年前大大提高,60歲退休,活到90歲,吃30年養老保險,說不過去啊。”同時,由于現在用人單位用人機制靈活,再加上到了退休年齡的老員工與每年新增的勞動力對崗位的需求不同,不具有互相替代性,所以對就業難影響不大。
記者調查
企業和員工心態都復雜
政府部門期望適當延遲職工退休年齡,延遲社會保障福利支付,從而減輕財政支付壓力;而已經交納養老保險到一定年限的職工則希望適當提前退休,以便早點享受社會保障福利。矛盾隨之產生,不論是企業和員工,心態都十分復雜。
不少用工單位感到“又愛又恨”。一方面,用工單位希望有技術專長或管理能力的職工能長期為企業服務、推遲退休;另一方面又希望普通職工尤其是年齡偏大的員工能“準時”退休,甚至“早退”,即可空出崗位引入新人。深圳一家知名的電子產品銷售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馬女士表示,對于為公司成長打拼了幾十年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來說,公司非常希望他們能夠延遲退休。
另一方面,準時退休也很有必要。“現在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員工不退休,新員工名額必然會縮水。同時,不少老員工的工資是新員工的兩倍,高齡員工準時退休肯定可以減少支出,也可以節省高齡雇員較高的社會保障稅費支付和企業年金繳費,何不騰出費用招更有創造力的新人?”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多名廣州白領,對此贊成和反對者各占一半。在友邦保險工作的徐小姐表示,隨著壽命延長,60歲并不算老,尤其是女性,50多歲的年齡正是“當打之年”,“晚退”無疑是對人力資源的二次開發。
反對者則表示,在退休前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也交納了社會保險,憑什么讓我多干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