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趙保京先生在《2009科學發展報告》上發表了題為“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概況”的文章,對被授予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忠誠、徐光憲兩位院士的科技成就進行了概述。
王忠誠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神經外科專家,也是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現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等。文章主要闡述了王忠誠院士在醫學理論、臨床技術和學科建設三個方面的創新性貢獻。
在醫學理論方面,王忠誠院士率先提出了“腦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觀點,總結出一套不同腦干腫瘤采取不同手術入路的理論和方法;又率先提出了“大型血管母細胞瘤術后可產生正常灌注壓突破”的觀點,利用術前供瘤血管栓塞、術中亞低溫等措施,有效地預防了“正常灌注突破現象”的發生。
在臨床技術方面,王忠誠院士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并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首先在國內采用并推廣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率先在國內開展并推廣顱腦顯微手術,他帶領他的團隊建立了神經外科手術新方法,解決了神經外科領域眾多世界性難題。
在學科建設方面,王忠誠院士牽頭組建了“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創辦《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統一了全國神經外科疾病診斷標準。從醫六十年來,他發表學術論文29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榮獲66項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獎項8項、部市級獎項30項。
徐光憲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他創建了北京大學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稀土分離理論及其應用、稀土理論和配位化學、核燃料化學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學貢獻。
作為一名化學家,徐光憲院士基于對稀土化學鍵、配位化學和物質結構等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在上個世紀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
作為一名教育家,徐光憲院士撰寫了《物質結構》和《量子化學—基本原理和從頭計算法》等重要教材。徐光憲院士已發表期刊論文560余篇,論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200余次。他不僅培養了博士生和碩士生近百人,還為我國稀土產業界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
徐光憲院士曾先后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和三等獎(1987)、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和三等獎(1991)、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994)和科技成就獎(2005),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9科學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