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月22日在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省長 陳政高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及中共遼寧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065億元,增長13.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91億元,增長1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增長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增長18.2%。經濟增長保持了不低于振興以來的平均速度,不低于東部地區的平均速度。我們在戰勝金融危機影響中逆勢而上,在克服重重困難中脫穎而出。我們贏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我們用事實證明了,在關鍵時刻遼寧人能行!
(一)三大區域發展戰略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標志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極大地提升了遼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極大地振奮了全省人民的精神。從此,遼寧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里程。
我們緊緊抓住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加速大連沿海核心城市建設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沿海六市開發開放。 29個重點區域競相發展。全長1443公里的濱海大道提前一年建成通車。沿著海岸線,一個充滿生機的城市帶、經濟帶、旅游帶開始形成。
沈陽經濟區一體化加速推進。八城市交通、通訊和戶籍管理等加速對接,沈撫、沈本、沈鐵、沈阜、沈遼鞍五條產業帶建設進展順利,鞍山湯崗新城、鐵嶺凡河新城、撫順沈撫新城、本溪沈溪新城、遼陽河東新城建設日新月異。沈陽經濟區申報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進展順利。
突破遼西北戰略不斷取得進展,重大項目全面推進,產業集群迅速成長,生態建設初見成效。阜新、鐵嶺、朝陽三市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已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在三大戰略推動下,遼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4億美元,增長28.5%,仍然位居全國第三,與前兩位省份差距在縮小;引進省外內資2500億元,增長30%。中國對外開放峰值來到遼寧的判斷,已經在遼寧大地上變成現實。
(二)三次產業加快發展
工業經濟在保增長中表現出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8%。裝備制造、鋼鐵、石化、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引領工業增長,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近三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890億元,增長20%,為拉動增長、擴大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工業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全省市級工業園區達到70個,縣級工業園區44個。本溪生物醫藥、撫順先進能源裝備、阜新液壓裝備、遼陽芳烴及精細化工,獲批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沈陽鐵西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大連軟件園、鞍山柔性輸配電、丹東儀器儀表、錦州光伏、營口精品鋼材、盤錦石油裝備制造、鐵嶺改裝車、朝陽新能源電器、葫蘆島數字技術等產業集群加速崛起。依托這些園區,新興產業在這里聚集,新的技術在這里形成,新的城區在這里興起,新的城市品牌在這里產生。
“雙百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引進海外研發團隊211個,收購國外科技型企業37家。全年攻克重大關鍵技術200項,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20%。
縣域經濟異軍突起。奮力抗擊特大伏旱,全年糧食產量達到318億斤;蔬菜產量3700萬噸、水果產量560萬噸、肉類產量410萬噸,分別增長11%、7.7%和9%。農業“一縣一業”正在形成。縣域工業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縣城規劃建設全面啟動。 44個縣(市)生產總值增長2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兩年翻了一番,新增財政收入占全省財政收入增量的三分之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3億元的縣(市)由上年的28個增加到40個。沒有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快發展,就不會有遼寧去年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