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改革開放初期沒有必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目前已經十分緊迫。這些問題包括資源環境約束、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由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造成的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機會公平問題、經濟轉軌中常見的受益群體和利益受損群體之間的矛盾等。
中國人類發展中的不平衡狀況
由于上述矛盾和問題,近些年,在中國人類發展總體水平提高的同時,城鄉、區域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人類發展差距仍然比較明顯。
城鄉差距。人類發展的城鄉差距突出表現在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經從2000年的2.79倍擴大到2007年的3.33倍(圖1.18) 。
圖1.18 1978-2007年中國城鄉收入差距
數據來源:《2008年中國統計摘要》
2000年中國城鎮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為75.2歲,而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9.6歲 。2005年城鄉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0.7‰和25.7‰;2006年孕產婦死亡率分別為10萬分之24.8和10萬分之45.5;兩個指標的城鄉之比都在2:1左右。
圖1.19 2000~2005年中國城鄉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數據來源:《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7》。
圖1.20 2000~2006年中國城鄉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數據來源:《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07》、《2003-2007中國衛生發展情況簡報》。
區域差距。2005年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省份比最低省份高出47% (圖1.21),充分反映一些地區的人類發展要比其他地區快很多。2005年北京、上海等東部發達地區的預期壽命都在80歲左右,而西部貴州的期望壽命不足70歲 。北京與青海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5.11‰和35.04‰ 。北京15歲及以上人口文盲率僅為3.92%,而甘肅、青海、寧夏等西部欠發達地區這一指標都在20%左右 。2007年,東部的上海人均GDP為65,347元,而西部的貴州僅為6,835元,前者是后者的9.55倍 。
地區間人類發展的總體差距還可以從全球對比的角度來看。根據《全球人類發展報告2007/2008》的相關數據,上海和北京的人類發展態勢堪與歐洲的塞浦路斯和葡萄牙等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相比,而貴州等西部地區則相當于非洲的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 。
圖1.21 2005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人類發展指數
數據來源:見附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