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7月1日文章,原題:美國的新能源依賴中國的金屬2007年,中國與美國幾家公司的一場對峙開始上演,其中包括煉油產品的主要供應商格雷斯公司。深感擔憂的美國國務院介入了此事。那時,格雷斯公司用于煉油產品的特殊金屬只剩下3個月的供應量。由于這些金屬幾乎全部來自中國,若美國不采取行動,煉油廠可能被迫關閉,很可能引發全國性短缺。
格雷斯公司所需要的金屬屬于“稀土”范疇,它們是信息時代的基石,是潔凈能源未來前景的基石,被用于黑莓手機和等離子電視當中,在很多情況下無可替代。50年前,世界經濟建立在鋼、鋁和鐵之上。而今天,稀土金屬正在重塑世界經濟。但它們并不容易獲得,且再也不會容易獲得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而今天中國提供了全球供應量的近97%且正在減少出口。
這種日益擴大的不平衡所帶來的戰略影響是廣泛的,尤其對國防和能源工業。中國在這個領域里的主導以及其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絕非偶然。1992年,中國的領導人就制訂了計劃,“中東有石油,我們有稀土”。
中國主導著世界市場,它準備像石油輸出國組織對石油那樣來權衡稀土,使世界對其依賴。出口下滑的勢頭極有可能持續下去,這將對奧巴馬的能源目標產生潛在的嚴重影響。如果沒有開采出新礦藏,對未來的假定將令人沮喪。“根本問題是‘我們將像依賴中東的石油一樣依賴中國的稀土嗎?’”從事金屬研究的專家杰夫-格林說,“我認為答案是‘有可能’。”
美國曾是這個領域里的領導者,但中國的最終崛起觸發了令人自豪的美國創新篇章的終結。不過,美國的命運還沒立即顯露出來。一些專家說,這種擔憂被過分夸大了,其實中國將會做出一切努力確保稀土的穩定出口。▲(作者肯特-加爾伯,陳一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