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新市民”
北 柳
蘇琪是一名電腦程序員,在北京生活了8年。她一口地道的京腔,對京城好玩有趣之地了然于胸。
每次回家,親戚都羨慕地說:“妮子啊,你現在是北京人,不簡單。”蘇琪便呵呵笑兩聲,這其中,有點自嘲和無奈。
到北京第二年,蘇琪想打聽辦戶口的事,興沖沖去派出所詢問。工作人員懶洋洋地問:“在北京連續3年,每年納稅達到80萬元了嗎?”蘇琪詫異地搖頭。
“或者,你能證明自己是一個近3年納稅總額達到300萬元的私營企業主?”蘇琪依舊搖頭。“回去吧,像你這樣的普通北漂,全北京好幾百萬。”
沒有戶口,排遣不了心中的漂泊感,總覺得自己少一個“身份證明”。固執的蘇琪對這幾年戶籍制度改革的新聞分外關注。第一次聽說手中的“暫住證”可以換成“居住證”,憑這個所謂的“北京綠卡”,可以“在購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學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時,蘇琪歡欣鼓舞。可是,直到今天,蘇琪還是買不了低價的“兩限房”,買不起高價的市場房。而她同樣拿著“居住證”的同事,還在為在北京上學的孩子既不能在北京高考、沒學籍不能回老家高考的事犯愁。
司機那會兒很吃香
本報記者 紀雅林
在太行山麓的一個小城,剛滿52歲的李建平是一家機關單位的司機。他的“駕齡”,算到今年整整28年。
說起老李開車,還得從他父親說起。老李的父親,新中國成立前是個修汽車的學徒工,建國后考了駕駛證,開了十幾年卡車。在父親的帶動下,老李一家這輩子都在跟汽車打交道:大哥是交警,小妹在運輸公司工作,自己和妻子都在交通局。
有的時候,老李會給年輕司機講起自己當年的經歷。那時候可不像現在,誰想學車就能學,必須要單位批準,調到車隊才有資格,跟著師傅學三年,再考駕照。而有駕照,就意味著好工作,很讓人眼熱。“那時候物資不豐富,當司機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還能捎回什么餅干啊、毛料啊之類的緊缺貨,周圍人巴結都來不及呢。”回憶起自己“輝煌”的年代,老李咂咂嘴,“如今時代不同了,只要想學車,花上個把月就行。”
30年來,從東風“解放”,到“130”工具車,再到“213”吉普、桑塔納2000,現在是凱美瑞,老李開的車越來越“高級”,不過這些都是公車。去年考取駕照的兒子小李,正打算給家里買輛小車,讓開了一輩子公家車的老爸也開開自己的車。
“外國變近了,世界變小了”
周 路
中聯國興書畫院的徐磊因為職業原因,經常出國交流。30年前第一次辦理護照的情景,他還記憶猶新。
“那時候,出國可是件大事。先得去公安局排隊領表,一天只發20多張表,第一次去一看,領表的人排成長龍,傻眼了,沒有領到表。第二天我6點多就去了,還是沒領到。第三次起了大早,半夜3點就起床去排隊,才終于把表領了出來。”
過了這關的徐磊還不能松勁,接下來還要面對:單位審批證明、境外邀請材料、經濟擔保證明、辦理公證、提交翻譯材料諸多手續和審批程序。“前前后后50天,拿到出國護照時,只有一個感覺,累!”
2002年,徐磊再辦護照時就不同了。“這一次,從填表、拍照到受理還不到10分鐘,不到5天就收到護照。現在辦護照更是方便,不用再填寫登記卡了,出國就跟去趟外地差不多。一個感覺,外國變近了,世界變小了。”徐磊說。
【改革步伐】
30年戶籍制度變遷
1984年 《國務院關于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中,持續已久的嚴格控制城鎮戶口的規定第一次出現松動,允許農民進集鎮落戶,但仍明確規定戶口松動的范圍“不含縣城關鎮”。
1985年7月 《公安部關于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第一次對離開戶口原籍地的公民提出了必須申辦暫住證或寄住證的規定,開始有條件地允許公民自由遷徙。
1985年9月 全國人大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開始要求年滿十六歲的公民辦理身份證。
1997年6月 《國務院批準公安部關于〈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于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以及1998年8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于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的通知》,都先后程度不同地放寬了城市戶口的管理。但這些政策并未普遍執行,尤其在許多大城市。
2002年 十六大宣布取消二元戶籍制度,并逐步執行。截至目前,全國有12個省市實行了這項制度,農村人和城里人拿上了一樣的戶口。
2004年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開始實行,同年開始換發第二代身份證,計劃五年內全面完成換發。這使中國的戶籍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大大推進了一步。
資料整理:
1984年 允許農民進集鎮落戶
1985年7月 有條件允許自由遷徙
1985年9月 年滿十六歲要辦身份證
1997年6月 放寬城市戶口管理
2002年 逐步取消二元戶籍制
2004年 開始換發二代身份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