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今天在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上說,應試化的傾向從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
這一話題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發言引發的。秦伯益說,現在的教育應試傾向很嚴重,不僅小學、中學和大學都有應試化的傾向,甚至幼兒園也有這種傾向:3歲的小孩一入托兒所就要提前學小學的功課。經常聽到有的院校或科研部門說自己發表了多少高水平論文,但如果應試教育的問題不解決,創新人才的培養只能是空談。
李連達院士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他說,這種應試化的傾向從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我們的科技的確是“應試科技”:主管部門出題目,并確立相關的條條框框,路線、方法都規定得死死的,科研工作者只能在條條框框里“應試”般地搞科研,自主創新非常困難。
有人這樣歸納科研工作的“三多一少”。李連達院士解釋,所謂三多就是經費投入多,出得論文多,評得成果多,一少則是解決問題少。
一個最實際的例子就是我們投入很多經費搞了那么多課題,上天入地都解決了,卻不能解決錄像機和直升機的核心技術問題。
李連達院士認為還有一個實際情況不容忽視:科研人員的主要精力不在科研,而是去搶項目、搶經費。沒有項目和經費就什么也干不了,但是拿到項目和經費里面又有一些不正當因素:埋頭苦干的科研人員基本拿不到什么項目和經費,而有活動能力的人可以拿到很多科研項目,項目和經費到手后寫一篇文章就應付了。甚至極少數單位壟斷了大量的課題和經費,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項目,就像包工頭一樣,把項目分包出去,出了成果都是自己的。
“不少一線的科研人員感觸很深,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李連達院士說,“科技系統在體制和機制上都有毛病,需要改進。目前的狀態不利于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 (記者原春琳 謝洋 李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