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多個民族原生態特色的云南館,展千年齊魯文化的山東館,廣袤安寧的塞上之地寧夏館,荊風楚韻的江湖之域湖北館,嶺南明珠的粵文化代表廣東館,昨日一起揭開神秘面紗,各館都有讓人驚喜的亮色。
云南館恐龍化石鼻祖“雄立”
云南館內的迎賓小姐,身著六個民族的原生態服裝。館內最顯眼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龍化石———巨型祿豐龍,體長10米,身高4米,生存在1.8億年前。
“這在云南是無價之寶。”云南館負責人李平輝介紹,這具恐龍化石的鼻祖是1997年在云南楚雄州祿豐縣被挖掘的。為了來上海,祿豐龍先是陸路運到昆明機場,然后被分解成11個集裝箱空運至上海。它和另一只小型的許氏祿豐龍來到上海,投保費達60萬人民幣,世博會結束后,兩具恐龍化石將長期保留在上海。
山東館魯班鎖可變形十萬種
昨日,鍍金的孔子像在山東館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但堪稱鎮館之寶的,是一把有無限變幻的“魯班鎖”。
從外觀上,人們很難把它想象成一把鎖,而更像一個形狀不規則的發光模塊。它的神秘在于,這把鎖能變幻出119963種外形,堪稱鎖類“變形金剛”。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介紹,魯班鎖是春秋時期魯國工匠公輸般發明的一種木制卯榫結構,特點是不需要釘子,利用卯榫原理就可以將6部分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山東館的魯班鎖則更現代,它由2100多塊LED管束模塊組裝、拼接、連線、集成總控而成,融古匯今。
十數臺相機捕游客笑臉
寧夏館
十數臺相機
捕游客笑臉
寧夏館入口處,一座巨大“黃河水車”緩緩轉動,在純白主色調的映襯下分外搶眼。旁邊的LED顯示模組,講述著滾滾黃河的歷史,氣勢雄渾,參觀中,游客們仿佛在水車旁踏浪而行,凌波而觀。
寧夏館內安裝了十多臺即時相機,連于一套系統之上,組成一個“微笑捕捉裝置”。館內負責人說,要記住游歷過寧夏館的游客所有不經意間的微笑。當游客從寧夏歷史的“朔色長天”中走出,回首看主屏幕或者環繞周圍的分屏上,或許上面就有你的笑臉。
廣東館天花板演示早晚陰晴
廣東館騎樓正門口,兩只舞動的紅獅向游客“作揖相迎”,這實際是兩只“機器獅”,只要客人點一下眼睛,它們就會用普通話、粵語和英語說話。
據廣東館的負責人介紹,該館秘密在“天頂”,7.5米高的天花板上,能演繹早晚陰晴、天氣變化,更精彩的是,游客如果齊聲鼓掌,屏幕上的小樹苗就會長成成參天大樹,最后變成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如果掌聲不斷,還會出現雨打芭蕉、百鳥歸巢的美景。
湖北館游客可彈奏激光古琴
湖北館入口處,有一臺激光古琴,琴弦以激光設置,觀眾手撥之,可聞琴間清越激鳴。進入館內,“洪湖水,浪打浪”的悠揚歌聲傳來,幕間投影,營造出波光粼粼的水中美景,走于其中,宛若在蓮花中穿行,似乎進入了水中天地。
互動展項“心水相連”別具特色。在此,感應玻璃呈環形排列,游客用手將其連接,寓意江湖相連,水中的魚兒隨即悠閑游動,美輪美奐的桃花水母也在水中“綻放”。
館內負責人說,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已存在5.5億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