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前9次公選相比,本年公選呈現兩大變化。
此前各年公選,45歲多為任職資格的分界線。但本年公選,副局級領導干部和市屬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職位,年齡限制已放寬至“不超過48歲”,196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者,均可報考市發改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等“熱門”職位。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年齡上浮三歲,是北京15載“公選”摸索出的經驗。45歲—48歲正值人生黃金期,工作經驗豐富,入選后經3—5年磨練,如升任正局級,也不過五十二三歲,還有6、7年的任職期。如果“刪除”這一年齡段人才,很可惜。
此外,自2008年公選起,面試環節引入單位同事等人員作為“考官”。在此基礎上,本年“公選”,面試將采用“大評委制”,評委成員除了考官,另設“兩代表一委員”(人大代表、黨代表、政協委員);由所在單位同事、服務對象(如所在單位的對口單位)組成群眾代表,群眾代表比例將超過考官。每一名評委均有相同的打分權限。
考核還將設“參考項”,即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測試、外語水平測試,“參考項”成績雖然不計入考試測評綜合成績,但將為最后一道環節———組織考察,提供參考依據。
“考官對參選者比較陌生。”汪玉凱表示,加入所在單位同事、服務對象等相對熟悉的人員,“考核更精準,減少誤判率“。
|